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沥青滴漏百年实验:只为揭秘它的“流动”真相?

   时间:2025-02-22 01:11:56 来源:康康侃历史作者:康康侃历史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人类探索世界的征途中,视觉往往是我们最直接的理解工具,但它并不总是揭示真相。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拥有了更为精密的仪器,它们帮助我们揭开世界的神秘面纱,揭示了诸多与直觉相悖的事实。例如,长久以来人们深信不疑的“天圆地方”观念,在地球形状的真实发现面前黯然失色。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一个历时近一个世纪的奇特实验,它再次提醒我们,现实往往超乎所见。

这个实验名为沥青滴漏实验,以其简单却漫长的过程著称。自1927年起,昆士兰大学的物理学教授托马斯·帕内尔设计并启动了这一实验。他将加热后的沥青倒入漏斗,漏斗下方放置了一个烧杯,等待着沥青滴落,以测量其性质。这项实验的装置虽简陋,原理亦不复杂,但耗时之久,超乎想象。在近百年的历程中,已有两位密切关注实验进展的科学家未能等到结果便与世长辞,他们的一生都致力于科学探索,却遗憾未能亲眼见证这一实验的终结。至今,实验仍在继续。

帕内尔教授最初就提出了一个挑战常识的观点:沥青并非固体。这一假设对大多数人来说无疑是颠覆性的,但随后沥青滴落的现实证明了这一点。沥青实际上是一种粘性极大的液体。然而,关于沥青的其他物理性质,仍有待探索。实验数据记录了沥青滴落的前九滴,科学家们据此推测,第十滴将在2024年落下。通过这些数据,科学家发现沥青的粘度极高,达到水的2300亿倍。

帕内尔教授未能亲眼见证实验的最终结果,这无疑是对他科学探索生涯的一大遗憾。更令人惋惜的是,实验在一段时间内几乎被遗忘。尽管实验简单,原理明了,但它需要的是超乎寻常的耐心。沥青因其成分特性,每一滴的滴落都需耗时极长,整个漏斗的沥青滴完预计还需至少百年。至今,人们未能亲眼目睹任何一滴沥青的滴落过程。

沥青滴漏实验的目的,在于测量沥青在常温下的流动速度。关于沥青的性质,科学界仍存在争议。一些科学家认为,沥青既非固体也非传统意义上的液体,而是一种特殊的混合物。这一观点尚未有定论,但实验数据已表明,沥青的粘度极高。有趣的是,在另一项类似的沥青滴落实验中,科学家利用摄像机记录下了沥青滴落的全过程,并测得沥青的粘度约为水的200亿倍,这一结果与先前推测的相差甚远。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