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国星宇航冲刺港股,AI卫星商业化之路能否一帆风顺?"

   时间:2025-02-20 22:50:09 来源:经济观察报作者:经济观察报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成都国星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国星宇航”)近日正式向香港联合交易所递交了首次公开招股申请,由国泰君安证券(香港)有限公司担任独家整体协调人。这一举措标志着国星宇航或将成为港股市场上的“商业航天第一股”。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统计,以2023年收入为基准,中国从事卫星相关业务的民营商业航天企业中,前十大企业占据了整个市场约49.4%的份额。国星宇航在其中位列第八,占据了1.9%的市场份额。

国星宇航此次港股募资的主要用途包括建设深圳中心以及开发AI智算卫星,涵盖验证实验卫星、计算集群服务器及地面测试设备等方面。自2018年成立以来,国星宇航一直专注于商业卫星的研发和运营管理,致力于提供广泛的星基解决方案,以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在卫星及相关服务领域,国星宇航涵盖了卫星的全生命周期,从研发、组装、测试到发射协调、在轨交付以及后续的运营和控制管理。公司提供定制化的整星研发服务,能够设计和制造满足特定任务需求的卫星。目前,国星宇航的核心产品主要分为AI应用卫星和AI智算卫星两大类。

值得注意的是,国星宇航还计划建设一个由2800颗AI智算卫星组成的天基算力网。这一网络旨在通过太空中的算力卫星,形成覆盖全球的高效算力网络,支持大数据处理和人工智能算法的实时运行,提供可靠、低延迟的计算服务。

在融资方面,国星宇航凭借“AI+卫星”的概念受到了资本的广泛关注。自2018年5月至2024年12月,公司累计完成了9轮融资,单笔最大融资金额超过5亿元,累计融资额达到16.33亿元。背后资方包括深创投、洪泰基金、无锡国星基金等多家知名机构。

尽管国星宇航在业务前沿和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公司的财务状况却面临挑战。根据招股申请文件显示,尽管收入持续增长,从2022年的1.77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5.08亿元,再到2024年前三季度的2.37亿元,公司的净亏损却不断扩大,分别为9090.7万元、1.39亿元和2.14亿元,累计亏损超过4.4亿元。

国星宇航解释称,净亏损主要源于公司处于早期发展阶段,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AI卫星的研发和核心技术的开发。同时,为了获取客户和发展关系,公司也投入了大量资源,导致短期内难以实现经济效益和规模经济。

国星宇航还面临着规模效应缺失和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问题。目前,公司仅完成了13项太空任务,远未达到规模化生产降本的临界点。同时,报告期内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较高,分别为73.9%、56.1%和92.7%。这增加了公司对少数客户的依赖风险。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