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消费金融,这家背靠中国银行大树的消费金融巨头,近年来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从曾经的盈利明星到如今的中期亏损,其业绩下滑之迅猛,令人咋舌。
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中银消费金融的营业收入虽然达到了35.81亿元,但同比下降了3.84%,更糟糕的是,净利润直接转为亏损3.06亿元,同比暴跌208.51%。这是公司成立以来的首次中期亏损,也让中银消费金融成为了同期唯一亏损的消费金融公司。
其实,中银消费金融的盈利能力下滑并非一朝一夕。自2021年起,其净利润便逐年下滑,从8.53亿元降至2023年的5.37亿元。而2024年上半年的亏损,更是将这一趋势推向了极致。背后的原因,主要是不良资产的持续攀升。为了应对这一压力,中银消费金融不得不加大不良资产的核销力度,但这却进一步侵蚀了其盈利能力。
除了业绩下滑,中银消费金融还面临着合规问题的严峻挑战。2024年,该公司因合规管理漏洞连续两次被监管机构重罚。7月,因员工行为管理严重违规被罚款50万元;12月,又因投诉管理不到位、合作机构管理失职、催收行为不当等问题被罚款90万元。这一系列事件,无疑暴露出公司在内控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不足。
更令人担忧的是,中银消费金融的催收乱象也备受诟病。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其旗下“新易贷”产品的投诉量高达3570起,主要涉及暴力催收、高额利息、合同条款不透明等问题。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公司声誉,还引发了大量法律诉讼,进一步加剧了公司的法律风险。
为了缓解资本压力,中银消费金融不得不采取一系列措施。一方面,公司加速清理不良贷款,2024年已挂牌83期个贷不良资产包,涉及资金高达124.39亿元。但另一方面,这些不良资产的折扣率极低,部分甚至低至1折,这无疑是对公司资产的一次“大出血”。与此同时,中银消费金融还通过发行金融债券、向股东及关联法人融资、向中国银行借款等方式筹集资金,但这些举措并未从根本上改善公司的盈利能力。
面对困境,中银消费金融在2024年进行了大规模的管理层调整。新领导团队均来自中国银行体系,显示出中国银行对中银消费金融的直接干预。然而,管理层变动并未立即带来业绩的改善,反而暴露了公司内部的不稳定性。新领导团队需要面对的挑战依然艰巨:如何降低不良贷款率、恢复稳定增长、改善催收方式、提升资本补充能力等。
中银消费金融的困境,不仅反映了消费金融行业的激烈竞争和监管趋严的现状,也暴露出公司在风险管理、合规管理等方面的不足。未来,中银消费金融能否走出困境,重拾昔日辉煌,仍需时间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