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饿了么再次迎来高层人事变动,距上次换帅尚不足一年。此次调整正值京东外卖宣布以0佣金招募餐饮商家之际,饿了么宣布其原CEO韩鎏卸任,由董事长吴泽明兼任CEO一职。
吴泽明以技术背景著称,在接任饿了么CEO前,曾担任阿里集团、淘天集团及本地生活集团的CTO职务,被阿里内部视为从一线技术岗位成长起来的技术型高管。他与前任CEO韩鎏共同拥有阿里80后少壮派高管的标签。
自阿里实施“1+6+N”组织变革以来,管理层年轻化一直是集团CEO吴泳铭推动的重点工作。此次饿了么换帅,也是管理层年轻化战略的一部分。然而,这次人事调整背后,饿了么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不容忽视。
近年来,外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抖音在全国主要城市推广小时达服务,京东高调进军外卖市场,并承诺为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为兼职骑手提供意外险和健康医疗险。美团也不甘示弱,宣布将为全职及稳定兼职骑手缴纳社保。这一系列动作使得本地生活服务的竞争变得更加复杂、激烈,成本也随之上升。
饿了么在阿里组织变革后,需要自负盈亏,因此不得不缩减开支、减少补贴。有消息称,自2023年起,饿了么放弃了大规模补贴策略,转而专注于全国约40个重点城市的精准补贴。与此同时,饿了么启动了“双百计划”,旨在通过数字化经营能力和工具,帮助100个零售品牌在两年内实现100%的增长。这一策略显示出饿了么更倾向于挖掘存量市场机会,而非通过低价补贴刺激增量市场。
尽管减亏策略取得了显著成效,饿了么与市场领头羊美团的差距却在不断拉大。据QuestMobile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5月,美团的月活用户达4.64亿人,同比增速15.64%,而饿了么则同比下滑0.42%。在商家端,美团外卖商家版和美团开店宝的月活用户增速也远超饿了么商家版及阿里本地通。
面对美团的持续扩张和抖音、京东等新玩家的入局,饿了么试图通过推出新板块来获取增量用户,但处处受到美团的压制。例如,饿了么推出的“学生版”和“超抢手”频道,均明显对标美团的类似功能,但在内容和功能上均显逊色。
在供给侧,饿了么希望通过数智化CRM帮助商家加快会员体系建设,并计划投入15亿元专项资金支持餐饮商家。然而,美团在餐饮数字化方面的布局更早,通过投资并购各类餐饮SaaS平台,已经建立了庞大的商家基础。
即时零售成为饿了么试图扭转颓势的关键领域。新任董事长吴泽明认为,即时零售是未来用户消费趋势的重要组成部分,饿了么的商流和蜂鸟即时物流将成为这一趋势的基础设施。为此,饿了么启动了“近场品牌官方旗舰店”计划,并计划未来三年开出10万家官方旗舰店。
然而,与美团相比,饿了么在即时零售领域的单量、增速和运营方面仍有明显差距。据国信证券统计,2023年美团即时零售销售额占比达到47%,而饿了么所属的阿里系仅占17%。饿了么还面临来自淘宝小时达、天猫超市等同城业务的内部竞争。
在具体业务层面,饿了么主推的近场品牌官旗店以品牌连锁为主,但在满足用户即时需求方面,本地连锁品牌及非连锁单店往往更具优势。蓝媒汇在郑州市某小区的实测显示,美团闪购附近的超市便利商家数量远超饿了么,且配送时间更短。
服务细节的差异直接影响用户体验。在蓝媒汇的实测中,美团闪购的商家配送时间更短,且为快送骑手配送,而饿了么的商家配送时间较长,且为自配送,无法线上联系骑手。
饿了么内部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在百人团会议上,多位高管认为饿了么需要充分发挥创业精神,向更大的规模和更高的经营质量靠拢。然而,市场不等人,随着竞争对手的不断增多和增强,饿了么与美团之间的差距已经像鸿沟一样难以填平。
尽管如此,饿了么仍在努力坚守市场第二的位置。在减亏任务取得阶段性成果后,饿了么开始布局新业务,试图在新财年有所作为。然而,在自负盈亏的压力下,饿了么在资源投入和战略选择上将更为谨慎。
京东作为新加入的“鲶鱼”,可能会进一步搅动外卖市场。饿了么能否继续守住“老二”的位置,尚需时间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