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央行)通过香港金融管理局的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CMU)债券投标平台,成功招标发行了2025年第二期和第三期中央银行票据,并正式进入起息阶段。
此次发行的背景,是央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共同致力于丰富香港市场上高信用等级的人民币金融产品,并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收益率曲线。为此,双方根据签署的合作备忘录,决定在离岸市场招标发行这两期中央银行票据。
具体而言,第二期央行票据的发行规模为400亿元人民币,到期日为2025年5月20日,中标利率确定为2.60%。而第三期央行票据的发行规模则为200亿元人民币,到期日为2026年2月18日,中标利率为2.32%。这两期票据均采取每半年付息一次的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在央行宣布离岸央票发行计划后,在岸和离岸人民币汇率均呈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特别是在消息公布后的几天内,人民币汇率多次突破关键点位,显示出市场对央行这一举措的积极反应。
业内专家指出,央行此次大规模发行离岸央票,不仅释放了稳定人民币汇率的明确信号,还有助于吸引更多离岸人民币资金,并为投资者提供高质量的人民币投资产品。这一举措对于完善香港人民币债券收益率曲线,以及推动人民币汇率企稳回升具有重要意义。
实际上,这并不是央行首次在香港市场发行离岸央票。早在一个月前,央行就已经成功招标发行了600亿元的离岸央票,即2025年第一期中央银行票据。当时,这一举动就被视为央行稳定人民币汇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近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也呈现出一定的波动。然而,央行在《2024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明确指出,将继续稳步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并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央行还将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稳定预期、增强外汇市场韧性,并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
总体而言,央行通过发行离岸央票等举措,正在积极应对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并努力保持其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还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投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