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低估高息股崛起,A股风格切换进行时?"

   时间:2025-02-18 16:39:37 来源:ITBEAR作者: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中国股市中的银行板块表现抢眼,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农业银行在2月18日的交易中均创下历史新高,与此同时,齐鲁银行、厦门银行、中信银行和邮储银行等也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这些银行股因其“高股息”特性而受到市场关注。与那些拥有热门概念如AI、芯片、锂电等的股票不同,银行股没有惊人的业绩表现或性感的概念包装,它们凭借的是稳健的经营和持续的股息回报。长期以来,由于盘子过大,A股中的银行股一直处于被低估的状态,但随着市场风险偏好下降和长期利率下行,它们的“防御性+高股息”特性开始吸引大资金的流入。

不仅仅是银行股,像宁沪高速这样的高速公路运营商也因其稳定的盈利能力和低负债水平而受到投资者的青睐。宁沪高速的运营模式类似于水电站,前期投入后,后期成为一台高效的印钞机。其负债率低于50%,毛利率高达68%,尽管股价动态市盈率仅为11倍,但其在2023年前三季度已经实现了40.37亿元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近30%。

在创新高个股中,还有一些“隐形冠军”表现不俗。例如,主营叉车的杭叉集团,在海外战略的推动下,预计2023年的净利润将达到16亿元至18亿元,增长幅度高达61.98%至82.23%。这样的业绩表现吸引了景顺长城等机构的提前布局,获得了不菲的浮盈。

然而,与此同时,一些曾经热门的行业如锂电行业则面临着增速放缓和产能过剩的挑战。由于下游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提升,锂电行业的增速开始放缓,2024年预计难以有出色的表现。一些曾经的抱团股如“各种茅”等,在基民赎回和股价低迷的双重压力下,也可能继续下探。

在A股市场,5000多家上市公司使得全面牛市难以出现,资金更可能流向估值洼地。历史数据显示,A股风格切换是常态,散户主导的市场容易追涨杀跌,导致牛短熊长。每当一个主题或板块见顶时,往往就是另一个板块的启动点,而这个变盘点通常发生在岁末年初,这也是基金等机构进行年终盘点和调仓换股的时间点。

在过去的两年中,微盘股曾一度崛起,但到2023年年底已经彻底崩塌。与此同时,低估值高分红板块却悄悄上涨,A股独特的“跷跷板效应”再次显现。对于投资者来说,新兴的高科技和新能源产业虽然长期趋势向好,但由于A股涨跌不确定性因素较多,操作难度增大,因此应平稳心态,放弃短期暴利的贪念,更多侧重长期收益。

政策方面,“中特估”和央企市值管理纳入考核等政策的持续发酵也为市场带来了新的变化。证监会提出的“中国特色估值体系”要求深入研究成熟市场估值理论的适用场景,把握好不同类型上市公司的估值逻辑。国资委也首次提出将进一步研究将市值管理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这将促使央企加强分红回购力度,提高市值管理水平。

以微软、亚马逊等美股“科技七雄”为例,它们的超级能力造就了在全球的影响力和引领作用。美国SEC推动企业回购股票的政策也将股东总回报视作评估管理层绩效的重要指标。这些国际经验为中国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在“中特估”主题投资行情开始演绎的背景下,央企分红回购力度的加强和市值管理的重视将成为国企上市公司管理层的重要任务。这将有助于提高国企的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为投资者带来更多的长期收益。

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和政策的持续推进,投资者应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政策走向,合理配置资产,把握投资机会。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