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港股市场迎来了一波突如其来的行情,尤其是腾讯及其相关概念股的表现尤为抢眼。腾讯控股的股价在某一交易日大幅攀升超过7.5%,市值因此增加了约3200亿港元,折合人民币接近2981亿元。与此同时,微盟集团、阅文集团和有赞等腾讯系公司的股价也分别实现了15%、11.97%和10.16%的显著增长。这一系列资本盛宴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引人瞩目的消息:微信正在低调测试接入名为DeepSeek R1的AI模型。
腾讯官方对此消息的回应透露,微信的“搜一搜”功能在强化AI搜索能力的同时,已正式启动对DeepSeek的测试。被选中的用户能够在微信搜索框顶部看到“AI搜索”的提示,点击后即可免费体验DeepSeek-R1的完整版,享受更加丰富和个性化的搜索服务。值得注意的是,腾讯不仅限于在微信中尝试DeepSeek,还在腾讯云的AI代码助手、腾讯元宝等多个产品中探索接入这一模型,悄然布局AI搜索领域的变革。
有趣的是,就在微信宣布这一消息的次日,百度迅速跟进,在晚间宣布全面接入DeepSeek,并将其与自家的文心大模型深度搜索功能进行整合。腾讯和百度两大互联网巨头几乎同时发力AI搜索领域,引发了外界的诸多猜测:微信此举是否意在抢占百度的搜索入口?百度是否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微信,这款月活跃用户数超过13亿的超级应用,早已超越了传统社交工具的范畴,成为了一个汇聚海量内容、服务和商业机会的流量池。而DeepSeek,凭借其卓越的推理能力和高性价比,在AI领域声名鹊起,成为众多企业争相合作的对象。微信与DeepSeek的结合,堪称强强联手。
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看,微信接入DeepSeek后,搜索功能的提升显而易见。以往,微信搜一搜主要依赖于其生态内部的内容,如公众号文章和小程序,虽然也能搜索到一些外部信息,但受限于腾讯内部资源。如今,AI搜索不仅整合了腾讯的生态信息,还能连接外部的互联网内容,为用户提供更加全面和精准的搜索结果。例如,用户查询电影推荐时,AI不仅能展示腾讯视频的相关内容,还能整合其他平台的资讯和影评。
从商业角度来看,这一举措无疑巩固了腾讯在内容生态和流量分发上的优势。通过AI搜索,腾讯能够吸引更多用户在其平台上停留和消费,并通过广告、订阅等方式实现流量的高效变现。同时,DeepSeek的开源特性也降低了腾讯的成本,提升了技术效率。
然而,这一看似完美的组合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随着微信接入DeepSeek,用户数量的激增给服务器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导致部分用户在实际体验中遇到服务繁忙的情况。数据隐私的安全性也成为用户关注的焦点,尽管腾讯强调AI搜索仅整合公开信息,不涉及用户个人数据,但在信息安全事件频发的当下,用户的疑虑并未完全消除。
面对微信在AI搜索领域的迅猛势头,百度也迅速作出了反应。百度宣布全面接入DeepSeek,并将文心大模型的深度搜索功能融入百度搜索。作为搜索引擎的老大哥,百度长期以来在搜索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但随着AI浪潮的到来和微信搜一搜的崛起,百度的搜索霸主地位受到了挑战。
百度此次不仅将DeepSeek的模型能力整合进搜索,还融入了文心大模型的深度搜索功能,以提升搜索体验并抢回市场份额。例如,在学术搜索中,百度能够根据用户的历史搜索记录和兴趣偏好智能推荐高影响力的论文;在本地生活服务中,百度搜索则能够精准推荐优质商家。这些细节上的智能化改进让百度的搜索更加个性化和实用。
除了搜索功能的提升,百度还宣布将DeepSeek模型开放给开发者,允许他们在文心智能体平台上进行二次开发。这一举措旨在扩展开发者生态,增加平台的活跃度和吸引力。然而,百度能否借此逆袭尚未可知。一方面,微信+DeepSeek已经先发制人,部分用户已经习惯了在微信中使用AI搜索;另一方面,尽管百度在传统搜索领域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底蕴,但在AI大模型应用方面似乎没有腾讯那样的资源和优势。
微信和百度相继接入DeepSeek标志着AI搜索时代的真正到来。这一变革将深刻改变用户的搜索方式,并对整个互联网行业产生广泛影响。从用户角度来看,AI搜索让信息获取变得更加便捷和智能化;从行业角度来看,AI搜索将推动互联网内容的整合和优化,并催生出新的商业模式和应用场景。
然而,AI搜索的到来也伴随着诸多挑战。除了数据隐私和安全问题外,算法偏见和虚假信息的传播也是AI搜索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在拥抱技术创新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更加关注这些潜在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