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科技股市场迎来了一波显著的上涨行情,其中阿里巴巴的股价表现尤为抢眼。在2月13日的港股交易中,阿里巴巴的股价一度飙升9.1%,创下了自2022年1月以来的新高,年内涨幅已达41.63%。
与此同时,在美股市场上,阿里巴巴同样表现出色,股价上涨近5%,创下了2022年7月以来的新高。这一波上涨趋势不仅限于阿里巴巴,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也创下了自2024年10月8日以来的收盘价新高,2025年开年以来已上涨超过12%。
市场普遍认为,中国科技产业的创新成果是推动这一波上涨行情的关键因素。从科技类到制造类的产业主题重估,成为了市场交易的热点。阿里巴巴与苹果的合作更是为这一波上涨行情增添了动力。在迪拜举办的World Governments Summit 2025峰会上,阿里巴巴联合创始人蔡崇信确认了与苹果的合作,共同推进AI大模型技术。
蔡崇信表示,苹果在中国需要一个本地化的合作伙伴,为他们的手机服务。经过大范围考察评估,苹果最终选择了阿里巴巴。这一合作不仅验证了阿里巴巴在AI大模型领域的强大竞争力,也为阿里巴巴的创新业务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关注。
在阿里巴巴的创新业务中,闲鱼正在加速商业化进程,应对“变现”挑战。同时,夸克也在融入阿里巴巴AI To C的布局调整中,加速技术突破。夸克产品团队近期已与天猫精灵团队融合,探索AI眼镜等新硬件方向。阿里巴巴还在组建顶级AI算法研究和工程团队,以抓住AI浪潮带来的机遇。
除了阿里巴巴,其他科技类中概股也表现出色。小米集团的股价在2月13日持续走高,一度触及44.6港元/股的历史新高。据第三方调研机构数据显示,小米智能手机在2025年1月的出货量同比增长了42.49%,增速大幅领先其他厂商。中芯国际的股价也创下了历史新高,年内涨幅超过44%。
恒生科技指数在2025年开年以来已经上涨了近20%,逼近技术性牛市。星石投资表示,估值折价为港股估值修复提供了内在动力,技术突破和热点信息为港股提供了短期弹性。海外不确定性因素也为中国权益类资产增添了外资关注度。
国泰君安证券认为,中国AI技术的突破和创新是中国科技公司迎来重估的基石。招商证券则表示,国产AI的商业化进程正在加速,市场在AI方向的交易或将从“场景交易”向“商业模式交易”过渡。这一趋势不仅为阿里巴巴等科技股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也为整个科技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概股的强势表现主要受到多重因素的综合推动。除了中国经济政策的持续优化和宏观经济数据的回暖外,AI技术的突破也成为了中概股估值提升的重要催化剂。以阿里巴巴为例,其在AI领域的布局和成果显著,展现了中国科技企业在AI领域的强大竞争力。
外资机构对中概股的配置增加也是推动中概股上涨的重要因素之一。量化资金、南向资金、国内公募基金以及其他机构资金等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概股的上涨。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中概股市场呈现出强劲的上涨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