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自动驾驶领域的明星企业纵目科技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据一位已离职的前高管透露,纵目科技年前曾与宁波一家上市公司洽谈接盘事宜,但目前看来,这一希望似乎已破灭。
纵目科技,这家曾被誉为自动驾驶领域的明日之星,近日接连传出创始人失联、公司账户被冻结、全体员工欠薪及社保断缴等负面消息。更令人震惊的是,有消息称纵目科技的员工在2月8日收到了公司所在地断电封楼的通知。经济观察网曾尝试联系纵目科技,但截至发稿,尚未收到任何回复。
事实上,纵目科技的困境并非突如其来。此前,已有自称纵目科技的员工在网上爆料,公司自2024年12月起便开始拖欠员工工资和社保。今年1月,公司CEO唐锐在全员会上坦承公司面临的艰难现状,并建议员工离职自行缴纳社保。
纵目科技成立于2013年,是国内最早获得整车厂量产项目定点合同的自动驾驶企业之一。其起步阶段便与一汽、长安等主机厂商建立了量产合作关系,并在后续的融资历程中表现出色。从2015年11月到2022年3月,纵目科技相继完成了多轮融资,公开披露的融资金额累计超过30亿元。
然而,尽管融资成绩斐然,纵目科技的上市之路却异常坎坷。2017年,纵目科技首次在新三板市场挂牌,但仅数月后便宣布摘牌。2022年11月,纵目科技再次提交科创板上市申请,计划募资20亿元,但2023年9月,公司却主动撤回了上市申请。同年3月,纵目科技又向港股递交了IPO申请,但同样未能通过审核,上市申请于当年9月失效。
连续两次IPO受挫,让纵目科技的融资步伐停滞不前。而自动驾驶领域又是一个需要巨额研发投入的领域,长期持续亏损是初创公司的普遍困境。从招股书来看,纵目科技近年来的现金流一直承压,经营现金流量持续为负。
在乘用车智驾领域,纵目科技曾有过高光时刻。招股书显示,在中国乘用车自动泊车解决方案领域,按2022年销售收入计,纵目科技在供应商中排名第二,市场份额达到4.9%。然而,随着华为、小鹏等企业掀起普及城区高阶智驾的浪潮,以及主机厂纷纷加强智驾自研,纵目科技在乘用车智驾领域的存在感逐渐走低。
2023年,纵目科技的五大客户分别是理想、赛力斯、长安、岚图和一汽,这些客户占纵目科技总收入的93%。然而,随着问界车型逐渐全面切换到华为智驾方案,纵目科技的业务受到了严重冲击。国内车企价格战加剧,车企对供应商的降本需求陡增,这也使得纵目科技的盈利状况进一步恶化。
面对乘用车智驾领域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纵目科技曾尝试转向新业务领域。公司打造了子公司蚕丛机器人,并推出了L4级无人驾驶能源机器人“闪电宝”,试图在园区、停车场等场景为新能源汽车提供智能充电服务。然而,这一新业务的市场反响平平,并未能挽救纵目科技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