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蛇年春节以来,科技界迎来了一场名为DeepSeek的大模型风暴,其中手机行业反应尤为迅速,成为这股潮流中的先锋。
2月10日,中兴通讯旗下两大手机品牌——努比亚与红魔,通过中兴通讯终端事业部总裁倪飞的微博宣布,将接入近期大火的DeepSeek R1大模型。与此同时,vivo也向媒体确认了接入DeepSeek R1的计划。至此,从华为2月5日的官宣算起,短短五天内,包括荣耀、OPPO、魅族在内的国内主流手机厂商,纷纷宣布将与DeepSeek携手合作。
在AI技术突飞猛进的大背景下,DeepSeek如同一匹黑马,闯入了公众的视野。面对AI已成为高端旗舰手机核心卖点的现状,手机企业积极拥抱这一新变量,寻求差异化竞争优势,这一举措不难理解。
然而,在主流市场的一片喧嚣之中,小米和苹果两家手机巨头却保持了沉默。对于是否考虑接入DeepSeek的询问,两家企业均未予回应。2月12日有报道称,苹果正与阿里巴巴合作,为中国iPhone用户开发AI功能。
随着2025年的到来,手机厂商面临着新的抉择:是热烈拥抱DeepSeek这一大模型新星,还是保持距离?同时,手机厂商自研大模型的叙事又将如何延续?在智能手机市场早已陷入创新困境的今天,这些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DeepSeek R1自1月20日正式发布以来,便在国内AI乃至整个科技市场引发了广泛讨论与关注。这款模型背后的“深度求索”公司,其核心研发团队没有海归背景,是名副其实的“全国产配置”。作为一家由量化基金孵化的AI创企,深度求索没有公开融资记录,也未曾跻身“AI六小虎”之列。然而,DeepSeek R1的表现却令人惊艳,在数学、代码、自然语言推理等任务上,其性能比肩OpenAI的GPT模型,同时定价仅为后者的约3%,成为市面上最具性价比的选择。
面对DeepSeek带来的机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纷纷行动,即便是高举自研大模型大旗的智能手机厂商也不例外。华为与荣耀作为最先行动的手机厂商,均选择通过推送新系统版本、提供DeepSeek对话“入口”的方式来提供服务。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智能助手直接唤起DeepSeek对话框,无需下载额外App。
荣耀手机用户分享的使用体验显示,虽然DeepSeek在思考时间上较长,但能够正确解答数学问题,表现出色。OPPO、魅族等手机厂商也宣布将接入DeepSeek,为用户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务。
尽管目前手机接入DeepSeek的服务主要集中在对话智能体方面,尚未实现与其他手机功能或App的协同,但这或许只是个开始。未来,随着DeepSeek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的不断拓展,手机企业有望与DeepSeek实现更加深度的融合,为用户提供更多价值。
DeepSeek R1的惊艳亮相和手机厂商的热情迎合,也引发了业界对于手机厂商自研大模型现状的思考。有观点认为,DeepSeek的出现打破了国内没有好的第三方大模型选择的现状,为手机厂商提供了一个现成的好选择。同时,DeepSeek作为一个开源模型,从算力成本、政策安全性、性能指标、复现难度等角度考虑,都具有明显优势。
在此背景下,手机厂商自研大模型的叙事受到了一定挑战。然而,也有观点认为,手机厂商在自研大模型方面仍具有独特优势,如手机端的各类调试与应用创新等。因此,手机厂商是否坚持自研路线,仍需根据市场变化和技术发展做出灵活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DeepSeek R1在嵌入手机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如尚未开放官方实时语音对话接口、多模态能力尚待建设等。尽管如此,DeepSeek仍被视为手机市场的一大机遇,拥有可观用户规模的手机市场是DeepSeek形成商业闭环的理想场所。
随着DeepSeek飓风的席卷,科技企业和用户都沉浸在这场AI狂欢之中。同时,许多企业和团队也在以DeepSeek为标杆,进行着一场无声的“冲刺”,试图在AI领域取得更多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