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在2025年的发展前景正逐渐明朗,与近年来大火的人工智能方向Deepseek相比,其成长潜力同样不容忽视。经过对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持续观察,从最初的谨慎态度,到去年发现人工智能成为推动其发展的催化剂,如今,业界对人形机器人的未来已抱有更加乐观的预期。
回溯至2022年,业界对于人形机器人产业的疑虑主要集中在量产难度和技术瓶颈上,有人感叹:“人形机器人的未来虽美好,但现实却显得骨感。”然而,经过三年的技术积累和突破,人形机器人似乎已跨越了发展的奇点。
首先,量产难题正逐步得到破解。春节期间,人形机器人产业的两大标志性事件让人眼前一亮,预示着产业加速发展的态势。从去年11月起,人形机器人逆市上涨近30%,年初更是超越AI,成为表现最强的主题板块。
从长期趋势来看,人形机器人主题自2022年初成立以来,尤其是马斯克预告将发布特斯拉人形机器人原型机Optimus后,虽然曾经历大幅回落,但近三个月的表现尤为突出。这背后,三大证据预示着2025年将成为人形机器人量产的元年。
证据之一是华为的强势入局。与马斯克的乐观不同,华为的企业文化以谨慎著称,往往先通过投资其他公司了解产业趋势,看好后再亲自下场。早在2022年4月,华为便开始关注人形机器人领域,并与达闼机器人签署合作协议。2024年11月,华为成立智能创新中心,并与多家企业签订合作备忘录,正式搭建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标志着其向量产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证据之二是宇树科技的迅速崛起。宇树科技虽然在2023年春晚才以人形机器人秧歌舞惊艳亮相,但其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发展速度令人瞩目。宇树科技最早以高性能四足机器人起家,在全球四足机器人市场中份额稳居第一。凭借全自研的核心零部件和算法,宇树在短短两年内便开发出人形机器人G1,并在春晚舞台上大放异彩。宇树的快速降本能力给行业带来了震撼,也表明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软硬件条件已趋于成熟。
证据之三是特斯拉的量产计划。尽管市场对特斯拉的关注度高,但因其过于乐观的表述,具体数据的置信度需反复验证。今年1月,马斯克在CES大会上更新了Optimus的量产规划,计划2025年量产数千台,并在特斯拉工厂进行初步测试。特斯拉终于从原型机迈向量产环节,其技术方向的牵引作用仍然是最强的。
除了量产难题的破解,AI技术的爆发也为人形机器人注入了新的活力。AI与人形机器人的结合,通过多模态数据的联合训练,增强了模型对现实世界的理解能力,帮助人形机器人处理复杂的具身推理任务。2024年,人形机器人在软硬件层面都取得了显著进步,尤其是在软件层面的训练上。
展望未来,人形机器人产业不仅将在工厂流水线上发挥重要作用,其应用场景还将扩展到家庭和工作场景。据预测,2024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仅为10亿美元左右,但到2030年,这一市场规模将达到150亿美元,年增速将超过50%。随着技术加速突破和成本快速下降,人形机器人市场的潜力巨大。
同时,车企与人形机器人的深度融合也成为一条清晰的主线,有望为产业进展描绘出更加清晰的寻宝图。尽管技术升级和成本下降仍存在不确定性,但人形机器人产业趋势已确定性向上,市场前景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