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资界享有盛誉的段永平近期对腾讯发表了独到见解,他认为尽管腾讯的确定性不及苹果,但它依然是当前投资领域的佼佼者。近年来,商业环境普遍遭遇存量竞争、内卷加剧以及降本增效的挑战,各大行业纷纷寻求新的增长点。在这股浪潮中,腾讯的表现相对低调,但它所面临的考验并不比其他行业轻松。
自2020年以来,新能源汽车、电商以及大模型等领域成为市场热点,相比之下,腾讯的业务板块显得较为平静。然而,平静之下暗流涌动,腾讯不仅要应对互联网平台经济重新审视的宏观环境,还需解决游戏、广告等业务在存量时代的突破难题。这些挑战任意一项,都足以让一家行业巨头焦头烂额,但腾讯依然稳健前行,交出了不俗的成绩单。
此前,我们曾将腾讯归类为成长股,而非价值股。从腾讯过去一个财年的表现来看,这一观点得到了进一步验证。在扩张时代,腾讯或许不是最擅长创业的公司,但在追求高质量增长的存量时代,它的守业能力得到了全面展现。腾讯似乎深谙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在《反脆弱》中提出的“从不确定性中获益”之道。
腾讯自2020年以来的转型与变革,降本增效无疑是其中的关键词。2022年,马化腾在员工大会上首次用“过冬”来形容腾讯的处境,将降本增效提升为公司变革的首要目标,其力度之大堪比2018年的“930改革”。马化腾一改往日的低调形象,痛批内部业务,强调效率,成为业界的焦点。降本增效不仅是巨头常见的管理法则,更反映了腾讯和马化腾对内外部局势的深刻思考。
腾讯的降本增效策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聚焦核心业务,关停无价值业务,收缩投资战线;二是实行盈利优先,重视成本控制;三是加速组织变革,提升人效。自2022年以来,腾讯已关停或下架了超过40个产品,涉及多个业务板块。在投资方面,腾讯也变得更加谨慎,出手次数大幅减少。同时,腾讯在财务指标上取得了显著进展,净利润增速和毛利等指标多次超过营收增速,展现出良好的财效和人效。
在组织架构上,腾讯也在进行深刻变革。马化腾和刘炽平提出减少管理角色,增加实干员工,让组织更加扁平化。腾讯取消了职级外显,希望员工减少对职级的过度关注,同时加速团队的整合与分化,以提升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腾讯的降本增效策略不仅是对内外部局势的应对,更是对未来发展的一种布局。
在核心业务稳定的基础上,腾讯也在不断探索新的增长点。马化腾提出每个业务板块都要思考产品和服务能否长青化,是否有新芽涌现。腾讯几乎完整经历了从早期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再到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的整个周期,始终保持在用户量和用户粘性上的领先地位。QQ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活化石产品”,在升级后端基础设施并推出新功能后,移动终端月活跃账户数同比增长回正,成为腾讯长青故事的一个缩影。
腾讯的新芽战略不仅体现在对内优化和发掘新增量上,更在于不折腾、实现企业资源层面的“去杠杆”。结合财报数据来看,新芽战略已成为腾讯当前最亮眼的增长动能。增值服务业务和广告业务依托新芽实现了可观增长。国内游戏和国际游戏业务均刷新近年来新高,而视频号等新芽也在不断激活整个生态,为腾讯打开全新商业局面。
马化腾强调,腾讯的战略思想中最核心的两点是务实主义和长期主义。对于需要大量前期投入、回报周期较长的项目,腾讯希望它们能够加速落地真实场景。同时,对于电商、流量等能够直接变现的业务,腾讯则追求更多的创意和长期思考。视频号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尽管拥有庞大的日活用户,但腾讯在电商业务上依然保持谨慎态度,追求独特的电商生态。
腾讯的务实主义和长期主义不仅体现在业务布局上,更渗透在公司文化的每一个细节中。这种冷静而深远的思考方式,或许正是支撑腾讯走过下一个五年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