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DeepSeek春节走红,AI赛道变局加速,巨头如何应对?

   时间:2025-02-10 17:36:52 来源:财经天下WEEKLY作者:财经天下WEEKLY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刚刚过去的春节,一款名为DeepSeek的AI产品如同一股强劲的旋风,席卷了整个科技界,成为了无数人心中的“国产之光”。

凭借先进的算法、开源的技术路线以及极低的成本,DeepSeek成功打破了科技巨头们用算力构建的高墙,让AI技术更加平民化,更加触手可及。其影响力之大,以至于在短短25天内,便狂揽了4000万次下载,这一数字甚至超越了ChatGPT的首月下载量。而到了1月的最后一周,DeepSeek更是在7天内新增了1亿用户,累计用户达到了1.25亿,这一成绩无疑令人瞩目。

面对这股来势汹汹的“DeepSeek冲击波”,科技行业的各大厂商纷纷采取行动,试图在这场AI盛宴中分一杯羹。国内外同行们在春节期间火力全开,加班加点地研究DeepSeek,以期能够跟上这股潮流。

前百度高级研发工程师程伟便是其中之一。他转行到了某大厂专供大模型算法架构,春节期间不断研究如何微调DeepSeek-R1模型,利用其开源框架和推理能力,重构自家产品的业务接口,以提升用户端体验和信赖程度。他表示,R1模型是目前唯一同时具备强推理能力和联网搜索的产品,可以对许多复杂信息进行回答,体验上要比OpenAI更顺手。

DeepSeek的崛起不仅让科技行业的同行们感到压力,也给海外资本市场带来了剧烈的扰动。英伟达等芯片公司的股价纷纷跳水,市值大幅蒸发。而DeepSeek则被誉为了“国运级别的科技成果”,甚至有人称它“摧毁了英伟达的算力神话”,给硅谷带来了至暗时刻。

然而,在喧嚣逐渐沉淀后,AI业内也不断发出提醒:DeepSeek并没有那么神秘。它最大的意义在于将ChatGPT等顶级模型的“秘方”用开源形式公之于众,从而缩短了全行业与科技巨头的差距和追赶时间。

拾象科技创始人李广密表示,严格意义上说,DeepSeek没有发明新范式。但它的重要意义在于帮助RL(强化学习)和test-timescaling(模型推理阶段规模化)这个新训练范式真正出圈。DeepSeek给大家指明了路线图,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AI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中来。

随着DeepSeek的快速“出圈”,海外云厂商也纷纷打开接口,让其迅速获得了一张全球通行证。微软、亚马逊云、谷歌云等巨头纷纷在其平台上线了DeepSeek R1,试图争夺更多的用户。而国产芯片、软硬件公司、云厂商也紧随其后,接入DeepSeek“朋友圈”,以形成软硬件协同,提升竞争力。

在DeepSeek的开源冲击下,创投圈也重新变得暗流涌动。科技巨头们积极拥抱更低成本、更高流量的DeepSeek,带来了AI应用的机会空前爆发。一级和二级市场上因DeepSeek概念而活跃炽热,多家科技公司股票强势涨停。

对于这一形势,未可知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杜雨表示,现在大家对AI的评估不再是单赛道的评估,而变成了一种横向的评估。相当于所有的细分赛道公司,都可以拥有一个接近于免费的AI部门了。这一变化使得传统公司只要能够嫁接AI能力,就将获得更多青睐。

尽管DeepSeek在短期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我们也需要看到,它只是缩短了与OpenAI等巨头的距离,在性能上还远未达到赶超的程度。未来,随着模型的普及和应用场景的扩展,对大模型的推理需求必将持续指数级增长。这也将推动中美AI竞赛出现新的变迁和焦点。

在这场激烈的竞赛中,DeepSeek无疑已经占据了一席之地。但它能否继续保持这种势头,成为真正的AI领军者,还需要时间来验证。而对于整个科技行业来说,DeepSeek的崛起无疑是一个新的开始,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新时代。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