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保险行业迎来2025年发展的新动向,各地保险监管机构与保险公司纷纷明确了新一年的工作重点。从监管层面来看,大连、黑龙江、山东、广东等地的金融监管局已对保险业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具体部署。
据了解,这些地区的监管重点包括严厉打击保险诈骗行为,旨在净化市场环境;优化保险分支机构的布局,并加速推进保险中介市场的清理与提质工作,以提升市场效率;同时,督促保险机构平衡规模、效益与质量的关系,确保稳健发展。
部分地区的金融监管局还提出了健全保险业灾害事故应急处置机制,深入实施“报行合一”政策,以及推动农业保险的“扩面、提标、增品”等举措,以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和保障民生。
在保险公司方面,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国太平、中国信保、瑞众保险、利安人寿、华海财险等多家险企也通过工作会议的形式,对2025年的工作进行了全面规划。其中,中国人保强调要处理好“量”与“质”、“稳”与“进”等四大关系,并全面增强核心功能,推动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深入实施。
中国人寿则提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333战略”,包括培育新增长极、打造新上市平台和实施重大工程等方面,旨在推动公司的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多家险企都将风险防范作为新一年的工作重点,强调要筑牢风控合规防线,确保稳健经营。
南开大学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金融机构治理研究室主任郝臣表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是险企提升竞争力的关键,也是推动中国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他指出,险企应通过创新养老第三支柱产品、发展绿色保险等方式,拓展增量市场,增强行业竞争力。
在科技与数智化方面,险企也在积极拥抱变革。从风险识别到产品设计,再到客户服务,全流程都在实现效率与精准度的提升。多家险企表示,将推动数字化转型或稳步提升数智化水平,以降本增效,并推动行业向普惠化、个性化和可持续化发展。
然而,面对新的发展机遇,保险行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郝臣分析指出,险企在经营压力和盈利方面存在难题,特别是在低利率环境下,长期保单收益承压,资产负债管理难度加大。同时,风险管理与合规要求不断提高,伴随ESG理念的深入和最新监管政策的实施,险企在风险评估、定价和公司治理方面需要达到更高要求。
对于不同类型险企的发展策略,郝臣认为,头部险企应推动产品创新和服务升级,通过科技赋能提升运营效率和客户体验;中小型险企则应开展差异化竞争,聚焦细分市场,开发特色产品,并积极与科技公司、互联网平台合作;专业保险公司应深耕专业领域,提升特定领域的风险管理能力;外资险企则可发挥国际经验优势,在绿色保险、责任保险等领域引入成熟产品并进行本土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