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科技界与商业圈因一项新兴技术的崛起而再起波澜。深度求索公司,一家初露锋芒的创业企业,年初推出的DeepSeek大模型凭借其经济实惠、高效能及开源的开放策略,迅速在汽车、教育、金融等多个领域找到了用武之地。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创新技术甚至吸引了国际科技巨头如英伟达、英特尔、微软及AMD的青睐,它们纷纷选择接入DeepSeek,共同探索AI的无限可能。
就在这一波热潮尚未完全平息之时,另一则消息在网络上炸开了锅。2月6日,一张据称是上美股份内部聊天记录的截图流传开来,记录中,公司创始人兼CEO吕义雄宣布了一项大胆的决策:利用AI技术替代人工,并对各部门设定了具体的裁员比例,其中客服部门的淘汰率更是高达95%。这一消息迅速在社交媒体上发酵,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议。
面对舆论的漩涡,网友们的观点各异。一方面,有人担忧AI技术的飞速发展将带来大规模的失业潮,指出AI在数据处理与分析上的卓越能力可能会让许多传统岗位变得多余。另一方面,也有声音认为,企业应当积极拥抱AI,将其作为提升工作效率的工具,而非裁员的理由。在此背景下,吕义雄亲自下场澄清,他在微信朋友圈中强调,上美股份并非在裁员,反而计划在今年增加800名员工,使总部员工总数达到2700人,只是人员结构调整,旨在实现更科学的运营和更高的效率。
与此同时,在教育咨询领域,DeepSeek的出现也让一些人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峰学未来创始人张雪峰针对“DeepSeek将使自己失业”的传言作出回应。他指出,尽管DeepSeek能够整合大量数据并提供精准分析,但教育咨询行业仍有其独特的价值,如传递情绪支持等,而这些是AI难以复制的。这一讨论起源于DeepSeek在回答用户关于选学校、选专业等问题时展现出的惊人能力,其给出的建议甚至被部分网友认为超越了张雪峰的专业水准。
事实上,自2022年ChatGPT横空出世以来,关于AI对就业市场影响的讨论就从未停歇。许多行业专家预测,AI技术的持续进步将对职业结构产生深远影响,智能与自动化将成为许多岗位被取代的关键因素。研究指出,未来几十年内,部分行业中的岗位可能会面临高达30%的AI威胁,尤其是那些技能较为单一的劳动密集型岗位,AI的高效算法和处理能力使得许多重复性和常规性工作变得不再需要人力参与。例如,在制造业中,机械手臂已逐渐取代人工装配;在客服领域,聊天机器人的广泛应用也大幅减少了人工客服的需求。
然而,AI技术的双刃剑效应同样显著。一方面,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可能导致短期内部分岗位的失业问题;另一方面,它也催生了新的职业和行业。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人工智能工程师、数据科学家、算法研究员等新兴职位应运而生,这些岗位不仅薪资优厚,还对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就业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