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股市迎来了久违的“开门红”,各大指数纷纷上扬,引发了华尔街对中国资产的广泛关注。上证指数成功收复3300点大关,沪深300指数周内涨幅超过2%,科创100指数更是大涨近7%,市场成交额攀升至近2万亿元的高位。
港股市场的表现同样抢眼,恒生科技指数在一周内飙升9%,自1月13日低点以来,涨幅已超过20%,正式宣告技术性牛市的到来。这一波涨势不仅令投资者兴奋不已,也吸引了全球市场的目光。
尽管周五晚美股全线下挫,但中概股却逆市上扬,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收盘上涨1.34%。这一表现与美股整体走势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凸显了中国资产的吸引力。
值得注意的是,华尔街近期对中国资产的看法发生了显著变化。继德意志银行、高盛之后,美国银行、贝莱德和汇丰等金融机构也纷纷表达了对中国股市的乐观预期。这些金融机构的言辞恳切、展望乐观,与前不久的态度相比,堪称180度大转弯。
这一转变的背后,或许与DeepSeek的崛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2021年以来,中国资产叙事似乎迎来了拐点。DeepSeek作为新兴的人工智能模型,其发布和表现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其R1模型,被赞誉为可以媲美OpenAI O1的存在。
DeepSeek的影响力迅速扩大,不仅带崩了全球股市,还引发了海外投资大佬对中国AI产业的重新评估。Linkedin Co-Founder知名投资人Reid Hoffman、木头姐等知名人士纷纷表达了对中国市场的关注。春节期间,DeepSeek更是迎来了全球范围内的巨大流量,进一步推动了中国资产的关注度。
随着春节假期的结束,外资大行开始争相唱多中国资产,尤其是科技股。德意志银行、高盛、美国银行等金融机构纷纷发布报告,看好中国股市的前景。这些报告指出,中国股票的“估值折价”将逐渐消失,A股/港股牛市有望继续并刷新此前高点。
汇丰银行等机构也表示,随着中国技术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外国资金流入将增加,中国与新兴市场之间的估值差距可能会缩小。这一趋势在最近一个月的中国概念股ETF期权交易量大幅增加中得到了体现。
实际上,恒生科技指数早在1月13日就开始上涨,当时DeepSeek还未引发全球关注。这表明,中国资产的上涨趋势并非完全由DeepSeek带动,而是有着更为深层次的原因。例如,港股在上涨前已经回调了三个月之久,回调幅度达到15%,本身就具备了估值修复的动力。
如今,随着DeepSeek的崛起和中国资产重塑的叙事逐渐形成,中国股市的吸引力进一步提升。中信证券等机构表示,中国资产重估叙事正在形成,春季躁动行情进入加速阶段,港股的流动性改善空间边际上优于A股,行情重心更偏港股。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中国制造业在高附加值领域的优势和在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展。这一趋势不仅体现在传统制造业上,还体现在智能制造等新兴领域。中国的产业链构建完整、规模庞大、集群效应显著,创新体系也在不断完善。
DeepSeek的崛起似乎证明了中国科技实力的崛起。尽管与海外巨头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但国内与海外的人工智能差距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缩小。这一趋势不仅体现在DeepSeek上,还体现在其他众多人工智能应用上。
例如,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和全球汽车制造商比亚迪都是从生产制造加工行业起步,逐渐发展成为行业巨头。这表明,中国的制造业实力不容小觑,未来有望诞生更多重磅级的AI超级应用。
面对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个体也需要积极适应这一变化。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学习使用AI都将成为必备技能。正如黄仁勋所言:“不管我打算从事什么职业,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学习使用AI。”这一观点不仅适用于个人职业发展,也适用于国家层面的科技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