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科技股市场的波动引发了广泛关注,而在这一背景下,英伟达的表现尤为引人注目。尽管本周多家科技巨头股价表现不佳,但英伟达却成功实现了反弹。
上周,英伟达股价曾暴跌15.8%,然而本周却强势反弹8.14%,几乎收复了自Deepseek风波以来损失的一半领地。这一表现,无疑让投资者们眼前一亮。
从市场反馈来看,科技巨头的财报似乎都在为英伟达站台。例如,亚马逊CEO在最近的一次电话会议中明确表示,大多数AI计算都依赖于英伟达的芯片,并且亚马逊在未来还将继续与英伟达保持合作关系。这一表态,无疑为英伟达的市场地位增添了不少分量。
然而,亚马逊CEO同时也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随着算力需求的不断攀升,成本问题日益凸显。为了寻求更具性价比的解决方案,亚马逊已经开始了自研芯片ASIC的旅程。他透露,亚马逊最新推出的Trainium 2训练芯片以及EC2实例,在性价比方面比现有由英伟达GPU驱动的实例高出30%-40%。他还预计,2025年下半年将推出更先进的Trainium 3和Trainium 4。
这一消息,与此前meta CEO扎克伯格的言论不谋而合。他们都指出了同一个趋势:随着云提供商不断扩大AI和机器学习基础设施,数据中心的资本支出将持续飙升。亚马逊网络服务(AMZN)、微软Azure(MSFT)、meta Platforms(meta)以及谷歌云(GOOG)等科技巨头都在大力投资高性能计算能力,以支持生成式AI、大型语言模型和其他AI应用程序的快速增长。而这些投资中,有很大一部分都将流向英伟达的GPU。
尽管如此,科技巨头们也在寻求自研芯片ASIC的比例提升,这对于定制芯片领域的两大巨头博通和迈威尔科技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博通等厂商开始更加积极地与英伟达争夺市场份额。在Deepseek事件之后,性价比成为了客户首要考虑的因素,这也为博通等厂商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会。
英伟达曾预估自己将占据2024年AI GPU市场的90%份额。如果大摩的预测成真,即科技巨头在2025年的资本支出将比2024年增长50%,那么英伟达的收入也有望实现类似幅度的增长。然而,目前市场对于这一趋势并非完全确信,因为英伟达能否保持其市场份额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英伟达下一代Blackwell芯片的大规模供货时间也尚未确定。据预计,Blackwell GPU的推理性能将比Hopper高出15倍,并且与英伟达的CUDA平台相得益彰。这种硬件和软件都领先的生态系统竞争优势,无疑为英伟达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然而,这一切的前提都是英伟达能够保持其市场份额不变。
对于关注科技股的投资者来说,英伟达的表现无疑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焦点。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英伟达能否继续保持其领先地位,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