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一个人能否彻底改变身份,实现某种意义上的“重生”,成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电视剧《漂白》以真实案件为蓝本,就探讨了这样一个看似不可思议的故事。而在现实世界中,类似的“漂白”剧情也在不断上演,其中,抖音大V刘雯的案例尤为引人注目。
刘雯,一个在抖音平台上拥有超过500万粉丝的网红,近期因一场“阴阳式道歉”而迅速走红。然而,这场道歉的背后,却隐藏着一段复杂的过往。此前,刘雯因传播不实企业信息被法院判定败诉,需公开道歉五日并赔偿5万元。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场道歉不仅没有让她的人气下滑,反而让她越道歉越火,甚至因此赚得盆满钵满。
刘雯的商业模式极具迷惑性和破坏力。她将自己塑造成一个“正义女侠”的形象,一边加工炮制社会热点、网暴企业以博取公众同情和煽动网友的对立情绪,一边在直播间大肆兜售各类理财课、枸杞等商品。尽管多次被消费者投诉,但她依然我行我素,继续着自己的“漂白”之路。
在视频镜头下,刘雯展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人设。她声称自己是一位公益助农大使,置顶视频中展示了其公益成果,包括帮助自闭症儿童和为灾区捐物资。同时,她还强调自己是一位有着22年党龄的党员,只卖国货。她还经常讲述自己悲惨的婚姻经历,以“单亲妈妈”的形象赢得更多关注。
然而,在镜头之外,刘雯的真实面貌却截然不同。她曾是一位省级电视台的主持人,但自2020年以“新闻女主播”和点评时事热点快速出圈后,就因“卖惨带货、演戏炒作”被抖音平台永久封禁。但封禁并未阻止她的“重生”,她很快重新注册账号,继续自己的网红之路。
刘雯的“双面人生”不仅体现在她的人设上,更体现在她的带货行为上。她曾将质量更差的“绵柔巾”说成“棉柔巾”,被网友评价为玩文字游戏。她带货的枸杞也被消费者吐槽货不对板,个头偏小。尽管如此,她的带货收入却一路水涨船高,短视频带货金额达到500万元,相比去年暴涨60倍。带货商品也从过去19元一条的内裤变成了高利润的白酒。
刘雯的“漂白”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她也曾多次陷入舆论风波。但她总能凭借自己的“身份转换”和“财富密码”成功脱身。她前脚卖毫无资质的中老年理财产品圈钱,后脚就靠“仗义执言”痛骂假货品牌;前脚为新闻争议人物站台,后脚又和公众站在一起,成为为民请命的正义斗士。这种身份和立场的快速转换,让人不禁对她的真实目的产生怀疑。
刘雯的成功并非个例,互联网平台上频繁出现与她类似的网红主播。这些主播们抓住短视频时代的“漂白”精髓,通过煽动情绪、捏造事实、散播谣言等手段获取流量和信任,进而实现变现。他们的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更对社会风气造成了不良影响。
刘雯们所抓住的“流量密码”之一,就是内容的可靠性和深度并不重要,只要抓住情绪就可以有流量。他们不遗余力地煽动矛盾、挑唆对立、渲染情绪,抓住爱国、女权等热点话题从中收获流量。而他们的“精髓之二”,则是通过捏造事实、散播谣言影响分辨能力不强的观众,假装“理中客”获取他们的信任,再通过带货等手段反复收割。
刘雯们的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经济利益,更对他们的精神层面造成了伤害。他们通过发布不实信息、编造谣言等手段,激起舆论对立,制造社会焦虑。这种行为不仅破坏了社会的和谐稳定,更削弱了公众对真相和正义的信任。
在刘雯们的算盘中,并没有考虑过支持他们的网友。他们一次又一次炮轰大企业,通过表演和造谣获得名声、流量和财富,却从未为他们代言的民众发过一分钱。这种看似正义实则虚伪的行为,让人感到愤怒和失望。
刘雯们的“漂白”之路虽然看似光鲜亮丽,但背后却隐藏着无尽的黑暗和丑陋。他们的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和社会风气,更对社会的正常运转和公众的信任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我们应该保持警惕,提高辨别能力,不被他们的虚假形象和谎言所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