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球芯片产业的竞争态势愈发激烈,美国不仅对AI芯片实施全球分级管控,还计划限制台积电、三星等企业向中国公司提供16纳米及以下工艺的代工服务,意图全面封锁高端芯片对中国的出口。这一系列举措意味着,不仅是7纳米工艺,就连14纳米工艺芯片也将面临封锁,国产高端芯片的替代进程显得尤为紧迫。
在此背景下,中芯国际作为国内少数能够量产先进制程芯片的企业,其在国产替代进程中的潜力备受瞩目。中芯国际有望在这一浪潮中脱颖而出,受益于国产替代的加速以及本土AI产业的蓬勃发展。自去年9月以来,中芯国际在港股市场的股价持续攀升,涨幅已超过173%,元旦后更是上涨了32%,而同期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的表现则相对平淡,上证指数更是出现了下跌。
与此同时,另一家源自中芯国际的晶圆代工企业——芯联集成,也在通过并购的方式增强自身实力。芯联集成近日发布了重组方案,计划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从滨海芯兴、远致一号等15名交易对方手中收购芯联越州集成电路制造(绍兴)有限公司72.33%的股权。此次交易将使芯联越州成为芯联集成的全资子公司。
芯联集成与芯联越州同属国内高端功率半导体及MEMS制造的领军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风光储、电网等新能源领域。然而,作为重资产公司,两者均因固定资产折旧等因素而面临严重亏损。芯联越州在2023年亏损了11.16亿元,但其估值仍高达81.52亿元,这一交易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芯联集成自2018年成立以来,发展迅速,仅用五年时间便成功登陆科创板。公司主要从事MEMS、IGBT、MOSFET等芯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多个领域提供一站式芯片系统代工方案。在中芯国际及多方资本的支持下,芯联集成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车规级IGBT生产基地之一,并在SiC MOSFET出货量上稳居亚洲前列。
尽管近年来芯联集成的营业收入持续增长,但公司仍处于亏损状态。从2021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累计亏损近50亿元。这主要是由于固定资产折旧和研发投入增长两大因素所致。然而,如果剔除折旧及摊销等因素的影响,芯联集成的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在2024年前三季度已实现16.60亿元,同比增长92.65%。
此次并购将有助于芯联集成在业务和财务上实现协同。并购完成后,芯联集成将拥有月产17万片的8英寸硅基晶圆生产线,实现一体化管理。这将有助于公司在采购管理、库存管理和资金管理方面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半导体领域的并购活动层出不穷。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至今,半导体领域的并购案例已达到40多起。芯联集成收购芯联越州的案例,正是这一趋势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