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三里屯洲际酒店,近日成功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年会——第十一届蓝鲸记者年会,吸引了近500位主流媒体代表与企业高管的热情参与。红毯铺设,星光熠熠,共同迎接2025年的到来。此次年会中,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及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的副院长张铮,带来了一场引人深思的主题演讲,探讨了传媒生态中的“基因编辑”现象及其带来的挑战。
张铮副院长指出,当前传媒界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生成式AI等前沿科技的应用,使得新闻生产的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闻的“基因”仿佛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变得人人可编辑、可读写、可截取,这无疑为记者们带来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营造一个更加健康的媒体环境,为广泛的社会群体提供更加优质的数字文化服务,成为了所有媒体人共同面临的课题。
张铮进一步阐述道,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深度媒介化的社会,媒介已成为社会运行的基本逻辑。流量、注意力在资源分配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网红、网络热点、红人等成为了引导社会公权力分配的重要因素。然而,这并非传媒发展的初衷,传媒本应帮助公众克服障碍,而非制造新的障碍。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深度应用,我们的感官与思维得到了极大的延伸,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我们似乎越来越依赖AI工具,有时甚至放弃或懒于自己的思考。
在这样的背景下,XGC生态逐渐形成,文化的社会创意成为可能,我们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但这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后真相时代的到来,使得我们越来越难以在社会中寻求真正的真相。媒体从业者作为寻找确定性、寻找真相的重要力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需要深入探寻互联网上各种现象、报道、观点背后的真相,而社会创意的发达,也让我们对事实核查的需求更加迫切。
张铮还提到了通用人工智能技术在传媒生态中的应用所带来的新困境。他将新闻生产比作“基因编辑”,用生物学的隐喻来理解当今的传媒生态。通用人工智能创造的内容是基于概率统计所生成的内容来进行新闻的创作,这些文生文、文生图、文生视频等多模态内容,并非生活的本来面貌,也非新闻的核心价值。当前新闻传播面临的困境和问题,亟待从业者共同探寻未来可能存在的路径和答案。
隐私和数据安全问题、虚拟社会中的虚假信息、网络欺凌、新的伦理标准、数字鸿沟以及数字包容性问题等,都是我们需要面对的新课题。在这样的媒体技术环境下,我们如何构造自己新的认知结构?如何为更广泛的社会群体带来更好的数字文化服务?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共同思考、共同解决。
最后,张铮副院长也回到了本次蓝鲸记者年会的主题——“一起Passion”。他呼吁我们要用激情、用热情,用不竭的动力和创新能力,为传媒行业开创更美好的春天。冬至阳生,他祝愿各位在2025年都能顺利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