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5年春运脚步的临近,机票预订热潮已经悄然掀起。然而,不少乘客在尝试线上值机选座时遇到了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大量座位被“锁定”,无法自由选择。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据乘客反映,在预订机票后,他们发现飞机上的前排、安全出口、靠窗及靠过道等较为舒适的座位几乎都被锁定,难以选到理想的座位,尤其是一家三口出行时,想要选到连排座位更是难上加难。记者亲身体验了一次订票流程,发现从北京飞往新疆乌鲁木齐的某航班,除了安全出口座位外,客舱前后的不少座位都被锁定,特别是经济舱的前十排,几乎每排靠窗和过道的座位都无法选择。
对于“锁座”现象,各家航空公司并未给出明确的规则和比例,对于选座服务的定价标准也未进行详细说明。乘客们纷纷质疑,这种“锁座”行为究竟是为了乘客安全还是为了增加盈利?
事实上,付费选座在国外航空公司中早已屡见不鲜,尤其是在低成本航空中更为普遍。乘客需要为选座、行李等额外服务支付费用。而在我国,航空公司从2014年左右开始在国际和港澳台航班上尝试付费选座,主要针对的是乘坐空间较为宽敞的经济舱座位。随后,这一做法逐渐在国内航线上推广,选座费用通常通过里程积分来兑换。
许多乘客认为,无论航空公司出于何种考虑,“锁座”行为都显得有失公平。专家们也建议,航空公司在提供差异化服务的同时,应更多地考虑乘客的体验,明确相关规则,避免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表示,虽然航空公司预留一部分座位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乘客购买机票后即与航空公司建立了乘务消费合同关系,航空公司有责任提供相应的座位。因此,不能把选座专门作为一种盈利手段,更不能故意制造信息差,损害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专家们还建议,航空公司应明确航班“锁座”的比例和范围,对付费选座的规则进行公开透明化处理。同时,免费选座的比例应达到一半以上,以满足不同乘客的差异化需求。中国民航新型智库专家强调,我国主流航空公司不仅负有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任务,还肩负着公共航空运输的职责。因此,国内航空公司除了追求经营效益最大化外,还应积极回应乘客关切,最大程度提供可以免费选择的座位。
专家们还呼吁,航空公司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管理,确保员工能够准确理解并执行“锁座”政策,避免给乘客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和误解。同时,航空公司还应加强与乘客的沟通和互动,及时了解乘客的需求和反馈,不断改进和优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