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4年逐渐步入尾声,全球航天领域的两大巨头——俄罗斯与美国,相继对外宣布了载人登月计划的延期。这两个国家虽面临不同挑战,却都不得不推迟了探索月球的步伐,而与此同时,其他国家正按自己的节奏和方式,持续推进着各自的登月梦想。
俄罗斯方面,其载人登月计划原本承载着历史性的重任。早在2023年11月,俄罗斯能源火箭太空公司便雄心勃勃地宣布,计划在2031年至2040年间实现宇航员登月,这将是俄罗斯航天史上的重要里程碑。然而,这一宏伟蓝图近日却遭遇了现实的阻碍。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官员透露,由于预算限制,超重型运载火箭“叶尼塞”的制造进度受到影响,进而导致整个载人登月项目时间表不得不推迟。
俄罗斯“鹰”载人飞船的概念设计曾引发广泛关注,但如今,这一计划似乎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有分析认为,俄乌冲突对俄罗斯的经济和军事实力造成了巨大冲击,使得原本就紧张的预算更加捉襟见肘。尽管“叶尼塞”项目早在2021年就已暂停,而俄乌冲突升级是在2022年,但战争带来的连锁反应,无疑加剧了俄罗斯航天事业的困境。
相比之下,美国的“阿耳忒弥斯”登月计划则因技术问题而推迟。美国航天局在12月5日宣布,将“阿耳忒弥斯2号”载人绕月飞行任务和“阿耳忒弥斯3号”载人登月任务的执行时间再次延后。尽管美国并未直接卷入战事,且经济形势相对稳定,但“猎户座”飞船隔热罩的技术难题,却成为了阻碍计划推进的绊脚石。美国航天局表示,隔热罩上出现的烧焦物质脱落和隔热材料损耗方式异常,是导致计划推迟的主要原因。
回望历史,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末就成功实现了载人登月,但如今的技术环境已大不相同。许多当年使用的技术已无法直接应用于现代航天系统,这意味着大量的试验和研发工作需要从头开始。尽管“猎户座”飞船使用的Avcoat隔热材料与当年“阿波罗”飞船相同,但产品不合格的问题,仍暴露了美国制造业在航天领域的短板。
在美俄两大航天强国纷纷推迟计划之际,印度和日本却在悄然推进各自的登月计划。印度在2023年12月成功实现了“月船3号”探测器在月球南极附近的着陆,成为继美国、苏联、中国之后第四个实现月球着陆的国家。这一成就让印度信心大增,他们宣布将在2028年前发射“月船4号”探测器,采集月壤样本并送回地球,同时计划在2040年实现载人登月,并在2050年前建立永久性月球基地。
为了降低成本并实现登月目标,印度正在积极寻求国际合作。他们与日本合作,计划共同发射“月船5号”探测器,勘测月球南极的水冰资源。这一合作不仅体现了印度在航天领域的雄心壮志,也显示了他们在国际合作方面的灵活性和务实态度。
而日本方面,虽然曾计划搭乘美国的“阿耳忒弥斯”计划实现载人登月,但在美国宣布推迟计划后,日本迅速调整了策略,选择了与印度合作作为备选方案。这一举动表明,日本在航天领域也展现出了自己的独立性和战略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