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带编码的鱼“现身”网络,科学放生还是盲目杀生?

   时间:2024-12-13 13:10:21 来源:羊城晚报作者:羊城晚报编辑:瑞雪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日,社交媒体上一张带有编码的黑鲷鱼照片引发了广泛关注。这条鱼被浙江台州的垂钓爱好者捕获,并在网络上分享。令人惊讶的是,这条鱼的身上带有“浙海研C50”的标识,原来它是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增殖放流项目中的一条鱼。

据专家介绍,我国近年来每年都会进行大规模的鱼苗增殖放流活动,旨在恢复渔业资源、修复生态环境。这些放流的鱼苗身上都带有各种标识,包括物理标记、化学标记、生物学标记和分子标记等,这些标识可以帮助科研人员追踪鱼的生长情况、洄游路线等信息,从而更好地了解野生鱼的生态习性。

增殖放流活动不仅有助于恢复野外环境下的生物多样性,还能引起公众对野生鱼生态问题的关注。例如,长江生态公益基金会就曾组织过公益认捐活动,放归长江的中华鲟身上都带有认捐人的专属PIT码,作为它们的“电子身份证号”。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保护水生生物,还能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

然而,专家也提醒公众,不要特意去捕捞带编码的放流鱼,因为这会干扰科研数据,影响科研结果。同时,也不要随意进行放生活动。在不明确生态环境的情况下进行放生,可能会破坏生态平衡,甚至对水生生物造成致命伤害。例如,一些外来物种的放生就可能导致其在我国水域内大规模入侵,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影响。

为了科学引导民众放生,防治水生外来物种的入侵,我国已经成立了多个公益放流站。这些放流站旨在发动社会公众有效参与增殖放流活动,通过有组织的公益放流活动来保护自然生态。如今,每年6月6日已成为我国的“全国放鱼日”,这一天各地都会举行增殖放流活动,共同为保护水生生物和生态环境贡献力量。

在增殖放流活动中,科研人员会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地确定放流的物种、数量、规格、时间和地点等事项。同时,放流的鱼苗也必须经过检验检疫合格,确保健康无病害、无禁用药物残留。放流物种也强调应是本地种,禁止使用外来种、杂交种、转基因种以及其他不符合生态要求的水生生物物种进行增殖放流。

总之,科学、合理的增殖放流活动对于保护水生生物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而公众也应该积极参与其中,共同为保护自然生态贡献力量。但同时也要注意不要干扰科研数据和破坏生态平衡,做到合法、合理的科学放生。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