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AI时代下,K8s如何继续引领企业敏捷开发与数字化转型?

   时间:2024-12-12 18:34:30 来源:钛媒体APP作者:ITBEAR编辑:瑞雪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AI技术蓬勃发展的当下,Kubernetes(简称K8s)依然是企业追求敏捷开发的首选工具。这一点,从生成式AI领域的先行者OpenAI的实践中便可见一斑。OpenAI的底层调度与计算平台正是基于K8s构建的。

K8s,这一由谷歌开源的容器编排引擎,自问世以来便以其自动化部署、大规模伸缩以及应用容器化管理的特性,赢得了业界的广泛认可。在生产环境中,为了确保应用的稳定性和高效性,企业通常会部署多个应用实例,并通过负载均衡来分配请求。而K8s则能够轻松实现这一需求,它允许企业创建多个容器,每个容器内运行一个应用实例,并通过内置的负载均衡策略,自动管理和访问这些实例,大大减轻了运维人员的工作负担。

追溯K8s的历史,其起源于谷歌内部的Borg系统。面对日益增长的应用数量和日益复杂的服务管理需求,谷歌创建了Borg,用于管理和运行其内部服务和应用。Borg采用容器化技术,将应用程序打包成容器并在集群中运行。2014年前后,谷歌将Borg的部分经验开源,推出了Kubernetes项目。该项目由Google、Red Hat、Microsoft等公司共同推动,旨在为云原生应用提供一个强大的开源容器编排和管理平台。

与此同时,云原生概念也应运而生。2015年,Google联合Linux基金会成立了云原生计算基金会(CNCF),并将Kubernetes作为CNCF管理的首个开源项目。CNCF致力于推广云原生技术,并定义了容器化、微服务、DevOps三大支柱。在金融行业,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先行者,金融机构也迅速意识到了云原生技术的价值。他们开始利用云原生技术的快速和弹性特点,来应对业务需求的快速变化。在这一过程中,K8s凭借其在容器化方面的卓越表现,成为了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首选。

以银行为例,目前绝大多数银行的内部结算系统都已经迁移到了K8s平台上。随着银行对于容器化平台要求的不断提高,他们不仅希望K8s能够稳定运行,还希望它能够更好地支持微服务、敏捷开发等需求。这也对云服务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需要提供既稳定又敏捷的K8s解决方案。

除了金融行业,K8s在其他行业的应用也日益广泛。传统制造业在数字工厂的建设过程中,也大多选择K8s作为底层平台,以提升工厂和底层运维的标准化水平。以某电池制造业领军企业为例,该企业在采用K8s平台之前,面临着各厂区之间缺乏统一管理、应用迭代依赖人工手动方式、管理和集成困难以及数据库高可用性和维护性不足等问题。通过采用青云科技的KubeSphere容器平台,该企业实现了应用系统全面容器化部署,提升了应用系统的交付效率和弹性扩展能力,并打通了各大厂区之间的系统流通性,显著提升了厂区间协同效率与应用建设管理水平。

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科研项目开始应用AI大模型的能力来辅助科研。高校师生对于开发平台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原先,虚拟化平台或许已经足够支撑师生的科研项目,但随着AI大模型的问世,高校对于云原生的建设需求也在不断涌现。K8s作为云原生的重要基础设施,也自然成为了高校师生的首选。

在AI时代,K8s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一方面,企业需要应对更加复杂的工作负载管理需求。AI时代的工作负载远比传统的Web应用或后台应用要复杂得多,这要求K8s具备更强的后台管理能力和产品复杂度。另一方面,随着AI应用开发的不断增加,对于K8s平台的可观测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需要能够实时监测和诊断K8s平台上的问题,以确保AI应用的稳定性和可用性。

为了满足这些需求,K8s平台也在不断优化和升级。例如,青云科技就选择了eBPF框架来提升K8s平台的可观测性。eBPF技术的兴起使得无侵入地对基础设施和应用进行可观测变得可行。通过这套框架,企业可以无需侵入用户应用,从内核感知不同的可观测数据,从而简化用户的配置和使用。

在AI浪潮的推动下,K8s平台的应用场景也在不断拓展。除了金融行业和制造业,政企、高校等用户也在逐渐增加。他们都在利用K8s平台来提升自己的数字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的发展中,K8s将继续发挥其在容器化、微服务、敏捷开发等方面的优势,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更加强大的支持。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