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飞机座位锁定问题频繁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不少乘客在购票后尝试在线值机时,惊讶地发现大部分座位已被锁定,仅剩少量位于机舱尾部或中间的座位可供选择,这一变化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出行体验。
关于航班座位锁定现象,业界早已有所关注与讨论,并形成了较为一致的认识。航空公司锁定座位,部分原因是出于维护高级会员、满足团队及特殊旅客需求的考虑,同时也为了保障飞机的配载平衡。还有声音认为,这是航空公司合理的市场行为。
从市场逻辑来看,航空公司锁定更多座位以推行收费选座服务,并非不可理解。毕竟,在国外的航空市场中,收费选座模式也十分普遍。但乘客对此并非全然接受,尤其是当锁座率持续攀升时。一方面,从过去的普遍免费选座到如今需要额外付费,消费者需要时间适应这一变化;另一方面,如果航空公司出于盈利考虑而锁座,那么锁座的具体原因、合理的锁座比例以及收费标准等,都应当更加透明,以给予消费者明确的预期。
面对乘客的质疑,航空公司多强调锁座是为了满足特殊需求和安全需要。然而,与此同时,它们又在普遍推广收费选座的增值服务,这种言行不一的做法,无疑会对企业的诚信形象造成负面影响。许多消费者并非不能接受付费选座,而是反感这种模糊的规则和解释。因此,航空公司需要正视锁座率上升对消费者权益与体验可能产生的冲击。
长期以来,国内消费者普遍认为机票价格已经包含了“自由”选座的权益。如果普遍推行收费选座,那么一些消费者将不得不重新权衡机票价格的合理性。甚至,可能因为选座收费导致航空出行的性价比发生变化,部分乘客会选择其他出行方式。因此,让消费者对免费选座的自由度及有偿选座的收费标准有更清晰的预判,是保障乘客知情权的重要一环,不应被忽视。
针对航班锁座率似乎越来越高的趋势,管理部门应结合实际情况和消费者反馈,制定合理的锁座比例参考标准,防止航空公司为了盈利最大化而过度压缩乘客可免费选择的座位资源。同时,如果收费选座成为主流操作,那么在消费者权益的告知上,也应有同步的更新和规范,确保乘客在购票时就能充分了解相关规则,避免被动接受额外付费选座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