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个人养老金制度全国推开,85只指数基金入围,股市迎来海量长期资金?

   时间:2024-12-12 15:29:50 来源:证券时报e公司作者:ITBEAR编辑:瑞雪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日,随着个人养老金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正式铺开,一系列政策调整为股票市场带来了长期资金入市的积极信号。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指数基金被正式纳入个人养老金的投资范畴,这一变革不仅丰富了个人养老金的投资选择,也为资本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12月12日,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的通知指出,自12月15日起,个人养老金制度将不再局限于36个先行试点城市(地区),而是面向全国推广。与此同时,个人养老金税收优惠政策也同步实现全国覆盖。在此基础上,金融产品范围进一步扩大,国债、特定养老储蓄以及指数基金被新增至个人养老金产品目录中。这一系列举措标志着个人养老金制度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根据《关于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通知》的要求,证监会迅速响应,首批将85只权益类指数基金纳入个人养老金投资产品目录。这些基金涵盖了跟踪沪深300指数、中证A500指数、创业板指数等多种宽基指数和红利指数的产品,为投资者提供了多样化的投资选择。指数基金以其清晰的投资风格和较低的费率水平,成为此次纳入的重点,旨在进一步丰富投资者的选择,并通过费率优惠积极让利于投资者。

天弘基金指出,权益类指数基金的加入,不仅拓宽了个人养老金的投资渠道,还通过形成丰富且差异化的产品体系,增强了个人养老金业务的吸引力。天弘基金进一步强调,国际经验表明,被动指数基金凭借费率低、透明度高和分散风险等优势,已成为全球养老金投资的重要工具。

具体而言,指数基金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其费率相对较低,适合养老金这类长期投资,能够降低投资成本,提高最终的养老金积累金额;其次,指数基金的投资策略简单明了,透明度高,有助于增强投资者的信任感,更好地规划养老投资策略;再次,指数基金通过持有大量成份股,能有效分散个股投资风险;最后,长期来看,宽基指数和红利指数能够反映经济发展趋势,投资相关指数可以分享国家经济增长的红利。

将指数基金纳入个人养老金目录,也为资本市场带来了更多长期资金。易方达基金表示,指数基金的纳入一方面为个人养老金账户提供了更多样化的投资选项,满足了不同风险偏好和生命周期阶段的投资需求;另一方面,指数基金的简单透明特性有助于降低投资者的决策难度,提升投资者参与度,从而推动个人养老金业务规模和市场渗透率的提升,进一步完善我国养老金体系。

易方达基金还指出,指数基金的纳入对指数基金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一方面,它有助于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通过指数基金进入资本市场,构建“长钱长投”的生态;另一方面,它也推动了指数基金的创新探索,未来可能出现更多适合个人养老金投资的指数基金,为养老金配置提供更多底层工具。

广发基金认为,从产品扩容的角度来看,指数基金因其特色正被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认可,将其纳入个人养老金可配置范围,不仅能为个人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还能方便投资者合理做好养老资金安排,提高养老替代率。同时,养老资金作为真正的长期资金,通过投资指数基金,能为市场带来更多增量资金,增强市场稳定性。

自个人养老金制度试行两年以来,养老金融产品不断丰富,已覆盖存款、理财、基金、保险等多个品类。金融机构积极开展个人养老金投资咨询服务,根据个人特点推荐适当产品,并探索开展默认投资服务。易方达基金旗下共有24只个人养老金基金,数量位居市场前列。

广发基金养老业务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个人养老规划变得愈发重要。个人养老金制度旨在通过税收优惠鼓励居民增加个人养老储备,为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提供补充,实现更高品质的养老生活。此次全国推广将进一步扩大服务覆盖范围,有利于更广大地区的居民投资者接触个人养老金,树立个人养老理念,增进对个人养老投资的认识。

南方基金认为,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全国实施正当其时,能将更多的养老储蓄资金纳入个人养老金账户的长期投资中,为资本市场引入更多长线稳定资金,夯实资本市场长期向好发展的基础。个人养老金制度建设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养老金规模的壮大将通过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直接融资比例的提升,助推科技创新和经济转型。

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推广不仅关乎个人的未来养老生活,也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理性规划资金、合理选择金融产品,个人可以更好地保障退休后的生活质量。同时,养老金规模的扩大将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助力科技创新和经济转型,形成实体经济、资本市场、居民养老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