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时零售的激烈竞争中,闪电仓作为一种新兴的零售模式,正逐渐成为市场的焦点。不同于传统的线下商超,闪电仓主要作为24小时网上超市运营,专注于线上订单的配送服务。这些仓店通常位于租金较低的区域,面积大约在100平方米左右,内部排列着密集的货架,拣货员忙碌地打包商品,再由骑手迅速送出。
消费者在外卖平台上浏览时,会发现闪电仓提供的商品种类繁多,SKU数量普遍在5000至10000个之间,涵盖了日用百货、鲜花、美妆、酒水饮料以及数码配件等多个品类,满足了用户即时的消费需求。然而,随着闪电仓数量的急剧增加,这一市场的竞争也日益白热化。
老徐,一位在多个城市经营了8家闪电仓的从业者,见证了这一市场的变迁。他回忆道,在疫情期间,用户的即时消费需求激增,那时投入60万元开设的闪电仓,只需三四个月就能回本,即使运营不够精细,每月也能轻松赚取10万元。然而,如今闪电仓的数量已翻了数倍,他经营的北京区域某闪电仓的订单量也大幅下滑。
闪电仓市场的入局门槛相对较低,吸引了大量中小玩家涌入。然而,由于缺乏区域保护机制,随着周围闪电仓数量的增加,市场份额被不断蚕食。在北京等一线城市,优质的低租金大面积仓店点位已经变得稀缺,投资一家闪电仓的成本也水涨船高,至少需要百万元起步。许多从业者因经营不善,仅在半年内便亏损离场。
目前,闪电仓市场的商家主要分为三类:一是以乐购达、海豚购为代表的闪电仓品牌,它们通过加盟模式向下沉市场扩张;二是名创优品、屈臣氏、华联超市等连锁品牌,它们通过线上差异化货盘,挖掘线上增量市场;三是众多个体从业者,通常由线下夫妻店转型而来。
尽管闪电仓业务快速增长,但从业者却面临着行业的极度内卷。为了获取更多的订单和流量倾斜,商家们纷纷打起低价战,增加投流费用,扩展SKU数量,导致经营成本不断攀升。在北京,商家一公里以内的配送费高达6.58元,晚间还会加价,但基础起送价格却从20元左右卷到了9.9元、8.8元甚至0元起。
闪电仓的货盘也是商家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在二三线城市,一个拥有7000-7500SKU的货盘,商家通常需要支付55-60万元左右。在亏损退场时,如何清货盘成为了一大难题。日用百货市场价格透明,溢价空间不高,为了提升利润,一些商家将货品调整为一半都是白牌商品,但这也带来了打假和举报的风险。
闪电仓背后的万亿即时零售市场,正成为互联网大厂争夺的新战场。美团、饿了么、京东等平台纷纷布局即时零售,通过平台模式向各类零售品类的第三方商家和从业者开放,提供运营指导和流量扶持。然而,随着专业选手如大型商超的跑步进场,闪电仓市场已经进入到拼供应链、拼资源的阶段。
传统商超在开拓即时零售市场时,线上货盘会与线下货盘做区分,重合度较低,主要为了做增量市场。这些专业选手的加入,让闪电仓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并开始向下沉市场跑马圈地。同时,自营模式的前置仓也在拓展品类、卷配送速度,齐聚在这片即时零售战场。
对于跟风涌入的小白玩家而言,闪电仓市场已经没有多少机会,甚至可能会率先被卷出局。然而,对于那些能够坚持下来的从业者而言,他们需要从各个环节大幅压缩成本,提升运营效率,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闪电仓店内,引流商品、折扣商品和利润商品共同构成了商家的盈利体系。当低价商品吸引用户进店后,利润商品才是商家赚钱的关键。例如,美团自营的酒水仓“歪马送酒”就通过推销高毛利的自营精酿啤酒产品,实现了更高的利润。
尽管闪电仓市场面临着诸多挑战,但随着用户即时消费需求的进一步养成,这一市场的想象力仍然巨大。对于平台而言,如今供给侧的丰富度大幅提升,且主动参与意愿强烈,这为闪电仓市场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