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拼好饭”在互联网上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各种与之相关的段子层出不穷。有人因发表抽象言论被调侃为“拼好饭吃多”,游戏技术不佳则被队友戏称“玩得好像拼好饭吃中毒”,甚至当有人满怀憧憬地谈论未来时,也有人用“吃两顿拼好饭就老实了”来泼冷水。
“拼好饭”是美团推出的一种新型低价外卖模式,其特点在于消费者可以直接从“拼好饭”页面下单,无需先选择商家店铺。这种模式因其显著的低价优势,被形象地称为外卖界的“拼多多”。尽管网上充满了调侃,但“拼好饭”的梗越多,反而证明了其用户基础的扩大和产品的成功。据统计,“拼好饭”已在65个以上城市上线,吸引了超过5000个商家品牌入驻,为美团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美团创始人王兴多次在财报会议和股东大会上提及“拼好饭”,表示计划将其拓展至更多下沉市场。这一举措被视为美团突破用户增长瓶颈、寻找新用户增长空间的关键策略。2024年第三季度,美团实现营收935.77亿元,即时配送板块增长显著,订单量达到71亿笔,同比增长14.5%,即时配送收入同比增长20.9%,达到278亿元。美团连续两个季度实现经营利润超100%的增长,东方证券维持对美团的“买入”评级,认为“拼好饭”等新供给的运营有望带来单量增长的结构性机会。
然而,“拼好饭”的成功背后,也隐藏着不少问题。一些商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纳入“拼好饭”板块,拒绝加入后发现自己的配送范围被缩小,最终不得不妥协。商家们纷纷反映,“拼好饭”模式下的到手价格低,平台还要求购买各类增值服务,如拼单保、准时保等,导致每单利润微薄,有时甚至要倒贴服务费。“拼好饭”的抽成规则与美团主站不同,商家到手利润是固定金额,并不保证盈利。
商家在面对“拼好饭”时,往往陷入两难境地。为了流量和销量,他们不得不坚持低价,但牺牲利润甚至降低品质的做法,又可能损害口碑。美团虽然优化了规则,将“拼好饭”与主站的销量和评价数据分开,但这也强化了两者之间的质量壁垒,进一步压缩了商家的选择空间。一些商家开始采用“国潮外卖”模式,用低成本的包装和食材,配合好评返现等手段,制造销量和评价双高的假象,但实际品质堪忧。
骑手们也感受到了“拼好饭”与主站外卖的区别。由于“拼好饭”订单单价较低,骑手们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能获得与主站订单相当的收入。美团的配送体系分为专送和众包,而“拼好饭”订单主要由众包骑手负责,这也加剧了骑手们对“拼好饭”的不满。部分骑手甚至将不满情绪发泄到订单上,导致配送服务纠纷频发,甚至出现了骑手恶意破坏订单的情况。
消费者们则面临着低价与品质的抉择。虽然“拼好饭”提供了更低廉的价格,但品质和服务的不确定性也让不少消费者心生疑虑。一些消费者反映,他们在点“拼好饭”时遭遇了配送员的不友好态度,甚至被辱骂。这些负面体验使得“拼好饭”的网络评价普遍偏低,也成为了网络上各种段子和梗的源头。
在餐饮行业整体低迷的背景下,“拼好饭”的崛起反映了平台、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复杂关系。平台希望通过低价策略吸引更多用户和订单量,商家则试图在低价与利润之间找到平衡点,而消费者则在价格与品质之间做出选择。然而,这一切都需要平台加强监管和良性竞争体系的建立,以确保“拼好饭”能够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