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航天育种领域的一次新尝试中,来自“中国桂花之乡”咸宁的桂花种子,成功完成了它们的太空之旅。这些珍贵的种子不仅见证了我国航天技术的又一进步,也为花卉产业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新希望。
今年,162克精心挑选的咸宁桂花种子,被搭载在我国首颗可重复使用的返回式技术试验卫星——实践十九号上,一同升入了浩瀚的太空。这些种子均为金桂品种,分别来自三个不同的品种,它们被分装在三个透明的袋子中,期待着在太空中的奇妙变化。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的轰鸣,实践十九号试验卫星承载着包括桂花种子在内的多种植物种子,顺利升空。经过一段时间的在轨飞行后,试验卫星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回收,标志着这次航天育种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
据了解,这次试验卫星共载荷了20大类植物种子,其中包括主粮作物、经济作物以及微生物等。咸宁桂花种子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与其他147个传统名花和重要商品花卉种子材料一同,共计4488.41克,共同完成了这次太空之旅。这些种子的成功搭载和返回,标志着我国花卉产业在太空育种领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12月6日,湖北科技学院的两位教授陈洪国和邹晶晶,特意前往北京参加了实践十九号试验卫星花卉航天育种研讨会。在会上,他们不仅就航天育种、新花卉开发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还亲自接收了从太空返回的桂花种子,并获得了航天搭载证书。这些珍贵的种子,如今已被安全地保存在国家林业草原桂花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待着进一步的培育和研究。
据测算,这162克的桂花种子,经过精心培育后,有望长成约300棵桂花苗木。这些苗木不仅将为我国的绿化事业增添新的力量,还有可能通过太空育种带来的基因变异,产生出更加优质、抗病性更强的桂花新品种。这对于解决我国花卉产业种源依赖进口、提升产业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花卉产业作为现代高效农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朝阳产业。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重要商品花卉品种95%以上依赖进口,这成为了限制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种源“卡脖子”难题。通过航天搭载、微重力和太空辐射诱变等太空育种手段,我们可以筛选出新优品种,获得产量或抗病突变基因,为中国花卉产业提质赋能提供新的破解路径。这次咸宁桂花种子的太空之旅,无疑为我国花卉产业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