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颗直径约为0.75至1米的小行星在西伯利亚上空准时进入地球大气层,这标志着人类第11次成功预警小行星撞击事件。此次预警中,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挥了关键作用。
紫金山天文台利用多台望远镜和多站点,对这颗小行星进行了组网跟踪观测。从12月3日19时49分开始,直至23时33分,最终成功捕捉到撞击前42分钟的图像。此次观测中,位于云南姚安和青海冷湖的观测站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紫金山天文台的助理工程师徐智坚表示,由于撞击点位于西伯利亚,正值我国天黑时段,因此我国观测站的数据对预警起到了重要作用。他进一步解释了小行星撞击的危害,指出直径1公里的小行星可能引发全球性灾难,而直径140米的小行星则可能对某一区域造成毁灭性影响。
针对小行星撞击的应对措施,徐智坚提出了两点建议。首先,可以通过望远镜的日常巡天编目,了解小天体的数量和分布。其次,对于近地小行星,可以通过大口径、大视场的望远镜在它们靠近地球前几天或前几周发现,从而为我们提供足够的时间来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