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深圳的永辉超市经历了一场引人注目的变革,这家传统商超巨头引入了胖东来的管理模式,试图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寻求突破。
自11月8日重新开业以来,深圳永辉超市卓悦汇购物中心店人头攒动,顾客络绎不绝。新增的熟食区和胖东来自营商品专区成为热门打卡地,显示出市场对这一变革的积极反应。然而,大部分顾客都是冲着“胖东来”的名头而来,永辉超市能否借此机会实现业绩逆转,尚待观察。
永辉超市近年来面临财务困境,包括连年亏损和高负债率。据财报显示,其总营收逐年下滑,扣非净亏损累计高达90亿元。与此同时,负债率逐年上升,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坪效大幅降低,迫使永辉超市关闭部分门店以优化资源配置。
相比之下,胖东来却实现了惊人的增长。尽管全国只有12家门店,胖东来在2023年实现了46亿元的营业收入,平均每家门店的营收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永辉超市此次借鉴胖东来的经营模式,不仅是向一家中小企业学习,更是传统商超少有的一次“倒反天罡”的尝试。
然而,从实际走访来看,永辉超市虽然用心学了胖东来的模式,但似乎并未学到精髓。调改后的门店在卖场布局、商品选品结构以及人员服务上有所改进,但自营商品比例不高,大多数商品的供应商并非专属于胖东来。设立的胖东来专区也偏小,顾客只是到此打卡拍照,并未大肆采购。
尽管短期内客流量和销售额激增,但随着时间推移,增长势头逐渐放缓。永辉超市的财务困境并未因此得到改善,高负债与亏损仍在继续。据财报显示,其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降,归母净利润仍为负数。
面对线上新零售渠道的快速发展,传统商超的“议价优势”逐渐被打压。永辉超市虽然采取了一定的线上化措施,但与山姆和Costco等竞争对手相比,仍有提升空间。山姆通过自主移动端App和与京东的合作,实现了线上销售的快速增长。而Costco则通过精选策略和自有品牌的竞争力提升,确保了商品的性价比和品质。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永辉超市需要更深入地理解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思考商品竞争力的本质革新。尽管调改后的门店日均消费客流和销售额有所增长,但想要实现业绩逆转,走出独有的持续稳定增长路径,仍需付出更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