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城镇化率达到了66.16%,这一数字在人口众多的国家中显得尤为突出。然而,城镇化率的提升并不能完全代表经济发展的全面情况,特别是在农业大国如中国,仍需面对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和大量农业人口存在的现实。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城镇化率仍有提升空间,但这一差距并不能作为评估房地产市场发展潜力的唯一标准。人均GDP水平是衡量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按照林毅夫的理想模式推算,中国要达到美国现有水平的50%,还需等待至2050年。因此,单纯强调城镇化率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并据此推断中国房地产市场仍有巨大发展空间,显然缺乏说服力。
城镇化率的提升被一些专家视为中国楼市发展的底层逻辑。马光远等人士认为,城镇化率的增长空间将抹平房价向下的波动,中国房地产仍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这种“长远的观点”并未能有效缓解当前楼市量价齐跌所带来的压力。
增加居民收入被视为解决楼市问题的关键之一,但这将是一个长期过程。中国要实现从投资型向消费型的转型,需要增加四亿中等收入群体,使居民收入在GDP中的占比翻倍。然而,这一过程至少需要三十年时间,短期内难以见效。
在当前楼市低迷的背景下,政策的当务之急是化解房企和地方财政的高负债率问题。黄奇帆去年的数据显示,开发商负债率已高达90%,恒大更是达到了180%。在这样的局面下,政策的重点应放在化解债务危机上,而非继续扩大城镇化率。
尽管有观点认为,通过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方式可以解困地方财政,但这并不能提升市场的有效需求。中国楼市的回暖最终还需依赖居民收入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