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圆满完成了第五十九、六十颗北斗导航卫星的发射任务,标志着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画上圆满句号。这两颗卫星作为北斗三号系统建成开通后的第二组中圆地球轨道卫星,其成功发射不仅巩固了北斗系统的全球服务能力,也彰显了我国在卫星导航领域的自主创新实力。
第五十九、六十颗北斗导航卫星在轨示意图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自1994年立项以来,历经三十载风雨兼程,从北斗一号到北斗三号,从覆盖亚太到服务全球,已成为面向全球用户提供高精度定位、导航与授时服务的重要基础设施。这一成就的背后,是全体北斗人坚持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的新时代北斗精神的生动写照。
在北斗系统的创新历程中,星间链路技术无疑是一项关键性突破。这项技术实现了卫星与卫星之间的直接通信,使得北斗系统能够高效、稳定地提供全球服务。康成斌作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通信导航部导航室主任,深度参与了星间链路的关键技术攻关,带领团队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实现了“一星通,星星通”的壮举。
研制人员正在进行卫星总装工作
北斗三号的卫星研制工作同样令人瞩目。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和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的共同担纲下,北斗三号卫星系统首席总设计师林宝军带领团队,在卫星研制中大胆创新,实现了多项技术突破。他们简化了系统结构,提升了整体可靠性,并选用成熟的元器件和工艺路线,确保创新技术落地。仅在2018年,团队就高密度研制发射了8颗北斗三号中圆地球轨道组网卫星,为北斗三号建成基本系统作出了突出贡献。
北斗系统的成功不仅体现在技术创新上,更在于其广泛的应用价值。郑晓冬及其团队自主研发的北斗民用短报文通信平台,使得北斗用户不仅知道自己在哪里,还能将这一信息传递给他人。这一功能在紧急情况下尤为重要,如地震、海上遇险等场景,北斗短报文通信可以成为人们传递求救信息、拯救生命的关键保障。目前,全国已有超过2500处水库应用北斗短报文通信服务水文监测,搭载国产北斗高精度定位芯片的共享单车投放已突破1000万辆,支持北斗短报文通信功能的手机也已发布。
北斗系统的建设还推动了我国器部件国产化率的提升。北斗三号卫星核心器部件国产化率达到100%,这标志着我国在卫星导航领域已经具备了自主可控的能力。
北斗系统的成功发射和广泛应用,不仅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也为全球用户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导航服务。这一成就的背后,是无数北斗人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