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璟璟
近日,关于偷拍摄像头的新闻不断。媒体发布调查报道称,酒店偷拍已形成从生产到交易产业链,各个环节乱象频发,付费就能观看万部酒店偷拍视频,甚至出现了酒店偷拍摄像头借合规APP直播、酒店针孔摄像头安装工佣金上万元等情形。(中新社)
几起典型案例接连引发轩然大波,以此为契机,多路媒体接连起底,渐渐揭开了酒店偷拍的冰山一角。“酒店偷拍已形成从生产到交易产业链”,就这一结论而言,公众似乎早有预期。之所以叫“产业链”,显然因为其并不是偶发的个例,而是呈现出类型化、高频化趋势。除此之外,“产业链”也意味着有上下游,有组织化,有明确的“分工”。非常遗憾的是,这套灰色的产业链成型,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实施犯罪的门槛降低、非法盈利的路径走通,这对于乱象治理,显然不利。
治理酒店偷拍,从某种意义上可说是全球性难题。其中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就是技术端的“博弈失衡”,相较于各种迷你摄像头、异形摄像头、定制摄像头的高隐蔽性,如今依旧缺乏适合个人低成本使用的、便捷高效、成熟可靠的“摄像头侦测”工具或方法。特别是对于很多酒店宾客来说,他们缺乏快速检查和发现摄像头的能力。于是我们看到,相较于“酒店偷拍产业链”,酒店对摄像头的排查,往往显得滞后、随机,充满不确定性。偷拍案件的曝出,也有着偶然性。
“酒店偷拍产业链”的无孔不入,令人不寒而栗。有团伙雇人潜入酒店、民宿安装非法偷拍摄像头,有酒店员工“里应外合”配合偷拍摄像头安装,还有的民宿等以精致装修、优惠价格吸引住客继而“偷拍”获利……一方面是“偷拍产业链”对酒店的渗透,另一方面则是酒店的“弃防”和监管的“失位”,这种极不对等的局面,使得问题复杂化。日常,很多酒店都没有把“排查摄像头”当作管理的标准动作。当酒店通常并不会因为客房存在摄像头而付出沉重代价,自然是无所谓。
推动“摄像头排查”成为酒店日常管理的例行动作,这需要规则端的进一步优化。客房内的摄像头,不能仅在产生受害者、造成客观伤害之后,才会导致相应的赔偿或惩戒,也不能仅仅依赖于民事诉讼来兑现公道。而进一步厘清酒店的主体责任,理顺“没及时排除摄像头就应该担责”的逻辑,如此才可倒逼酒店管理者充分尽到安全保障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