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小雪·凛冬已至 围炉煮酒待雪来|岁时物语

   时间:2024-11-22 08:04:23 来源:封面新闻作者:封面新闻编辑:瑞雪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小雪

记者 李雨心 制图 王思祺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当新酿的好酒泛起微绿的酒渣泡沫,粗拙小巧的火炉正烧得通红,在将雪未雪的寒冷天气,与好友围炉而坐,温上一壶足以熨帖心腹的热酒。这样静谧的场景,是否符合你脑海中对于初冬的美好想象?

11月22日,在初冬的寒意中,小雪节气如期而至了。“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据古籍《群芳谱》的记载,“小雪”节气由于天气寒冷,降水的形式由雨改为雪,但此时由于“地寒未甚”,故雪量还不足,因此称作小雪。

持续走低的气温,逐渐泛黄的银杏,街头巷尾传来烤红薯、炒栗子的香味……小雪时节的成都,冷意渐浓,冬风渐凉,但离下雪的天气还相距甚远。在被银杏装点,和被暖阳照耀下,初冬的成都也是美不胜收。此时,来到浣花溪畔的四川博物院中,还能穿越时空回到风雅的宋代,感受古人在气温骤降下,温一壶酒与友人畅饮的雅趣。

气寒而将雪

天地闭塞入凛冬

“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从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的记载中,也可以看到小雪之名的由来。在古代,人们将小雪分为三候,分别为:“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腾地降,三候闭塞成冬。”其意为:由于气温降低,北方以下雪为多,不再下雨,彩虹也就看不见了;同时,在古人观念中,由于天空中的阳气上升,地中的阴气下沉,导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所以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

小雪时节,人们都会干些什么呢?俗语有云:“小雪腌菜,大雪腌肉。”指的就是在小雪节气,北方地区的人们有腌雪里蕻,渍酸菜的习俗。又说:“冬腊风腌,蓄以御冬。”随着气温的日渐降低,为了更好地度过冬天,人们开始储备过冬的粮食,能够长时间存放的腌菜,自然是首要的选择。

其实,不光是北方,随着小雪节气的到来,在西南一隅的成都,旧时家家户户也有做腌菜的习俗。在民俗专家刘孝昌的记忆中,小雪过后气温下降,天气也逐渐变得干燥起来,白菜经过霜打后容易软化,且味道变甜,正是做腌菜的好时机。“这个时候,就要腌盐白菜,晒莲花白了。”

虽说小雪节气不一定会下雪,但中国幅员辽阔,南北差异大。在北方,已开始进入寒冰封冻的时节,且有大雪飞舞。农谚道:“小雪雪满天,来年必丰年。”小雪落雪,可冻死一些病菌和害虫,来年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农户们也在小雪的到来中寄予来年丰收的美好心愿。

能饮一杯无?

在文物中感受古人围炉煮酒的雅趣

“偎香倚暖,夜炉围定酒温时。任他飞雪洒江天,莫下层梯。”

小雪时节,万物冬藏,寒意愈发浓烈。在古时,能够抵抗寒冷的,除了烧着柴火、裹着毛毡,也许还要用一壶温热的浊酒来熨帖冬日的寒冷难熬。在这个草木凋零枯萎、动物沉睡冬眠的季节,古人踏雪寻梅、煮雪烹茶、围炉煮酒,在冬日里仍不失风趣和浪漫。

将酒“烫”着喝,是中国古代饮酒的主要方式之一,温酒的习俗早在商代便已盛行,一直延续到宋朝。由于常需温酒,温酒器也就应运而生,成为中国古代酒文化的一道独特风景。宋人爱酒,也爱温酒、煮酒。宋代的时候,围炉暖酒,就已经成为民间盛行的习俗了。《岁时广记》里记载:“十月朔,有司进暖炉炭,民间皆置酒作暖炉会。”范成大的《吴郡志》中也说:“十月朔……是日开炉,不问寒燠皆炽炭。”在宋代,各式注子注碗就是当时的“爆款”温酒器,使用时用注子盛酒,将注子放在注碗中,往注碗内加热水,即可温酒。

宋 莲盖折肩银执壶 彭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藏 图据四川博物院官微

一方水土,酿一方酒。蜀地自古被称为“天府之国”,是著名的粮食产地,更有悠久的酒文化历史。在四川博物院馆藏的珍贵文物,就有许多精美酒器和与酒相关的文物,如东汉酿酒画像砖,还有西周时期的盛酒器皿——象首耳兽面纹青铜罍,均是蜀地酿酒史的生动见证。

宋 菊花形银酒盏 图据四川博物院

宋 栀子花银酒盏 图据四川博物院

凛冬将至,小雪时节,倘若在日渐下降的气温,和越来越萧瑟的寒风感到心中烦闷。不妨像古人一样,温一壶热酒,在窗前看逐渐染黄的银杏,感受初冬和煦的暖阳,准备迎接更加寒冷的冬日。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