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焦虑的中产,回归“再生活化”

   时间:2024-11-21 11:24:08 来源:蓝鲸新闻作者:蓝鲸新闻编辑:瑞雪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作者|消费纪

2024年的中国中产,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首先,什么算在中产?

一个北方小县城里的国企员工小军,月薪4500算不算中产?你要说他不算,可他开三十万的BBA,住120平的房子,每月可支配收入有4000。‍

上海陆家嘴Kim月入12000,但他住在九亭25平米的公寓,每天共享单车+地铁上下班,可以支配消费金额不到2000。

Kim和小军到底谁是中产?他们在为什么焦虑?消费习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虽然环境不同,但大家的消费理念与习惯都越来越“小红书”。

中产的消费充满了变化与深意,不能只看收入,要看他们的消费趋势和习惯。他们既追求物质的享受,不忘精神的滋养,且善于精打细算。可谓是‘我要,我要,我都要,但一定不要多花钱’。

首先,说到消费中产家庭的‘购物车’里,除了始祖鸟,一定还有迪卡侬的速干衣。

县城的“阿三”在上海山姆的代购群买瑞士卷和烤鸡,陆家嘴的Kim也在拼多多下单9.9的手机壳。

无论在几线城市,中产都在主打一个“该省省,该花花”,力求‘物美’与‘价廉’的完美结合。同时也是‘科技控’,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这些高科技产品,他们可是乐此不疲。

中产家庭的消费习惯,看似简单,实则深奥。

他们用消费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这是他们的生活哲学,也是他们的人生态度。

这也是重多消费品牌做好产品的基本逻辑,更是成爆款的秘密。

不曾想有朝一日,“精致穷”竟然变成了中产的“新消费主义”:咖啡喝瑞幸,穿衣买优衣库,连点外卖都精挑细选,尽量不超“预算”。

房产股市缩水、教育内卷严重、面临被“优化”的危机……变量之外,还有生活水平不能降低的不变量。

不想多花钱,但依然追求品质,所以才逐步有了“新中产三件套”“新中产四件套”这类戏谑的说法。

吴晓波《2023新中产白皮书》中显示,2023年新中产负债率超过50%,“体面节俭”和“局部挥霍”并行,性价比和实用消费占据主导,分别占据68.4%和55.9%。

中产上下两难,与之同时,新的消费信号也昭然若揭。

10年代伊始,麦肯锡的中产分析报告显示,中产是消费的主体力量,他们的消费行为更精明和成熟,更愿意为产品品质支付溢价,并且非生活必需品的消费占比越来越大。

快速崛起的新中产群体重塑了中国的消费,他们的购买力以及接受国内外新品牌的态度和敢于尝鲜的性格,对于全球企业意味着无穷的新商机。

几年前,吴晓波一篇《去日本买只马桶盖》刷屏网络。当时,他和同事去日本冲绳开会,他们基本都算是中国的中产阶级,但让他没想到的是,就是这样一群人做的最疯狂的事居然是买东西,买的都是几千元的马桶盖、电饭煲、吹风机。

全球范围内,中国的中产已经成为一股重要的力量,全球财富分布榜上从60分位到95分位(指全球前5%的收入水平),人口比例最高的都是中国。

近10年的发展,在2020年左右,一些定位满足大众需求的产品、品牌市场大多逐步萎缩,而满足新中产人群消费观、个性化的品牌都获得了不错的发展。

例如餐饮市场的西贝、海底捞、巴奴等,甚至是一支雪糕卖到几十元的钟薛高,仅靠线上就能做到亿元市场规模。

而这一切,在近两年急转直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的经济大环境下,房价暴跌,股票指数屡屡创新低,失业率不断上升,而已经养成消费习惯的新中产,生活成本短时间内根本降不下来,再加上某些中产又有小投资暴雷这种雪上加霜的现象,出现一夜返贫的现象也不足为奇。

一个小数据可以侧面印证:1月22日,中指研究院最新发布《2023年全国法拍市场监测报告》显示,2023年全国法拍房挂拍总量达到79.6万套,较上一年增加36.7%,创历史新高。

东城顶级学区和平里58平小两居,21年高点成交价665万,24年1月成交价521万,跌了144万,跌幅21.6%……

学区房尚且如此,其他地方不言而喻。

日本的管理学家大前研一《M型社会》一书里提出了一个“M型社会”的概念,即日本的收入阶层在经济长期衰退中两级分化。

商业的逻辑变了。

时代的洪流裹挟着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不停向前。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