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学界,一场关于现实本质的激烈辩论持续了数十年,其核心在于玻尔提出的互补性理论与爱因斯坦的坚定反对。爱因斯坦曾以一句讽刺的话语表达他对这一理论的不满:“我若闭眼,月亮便不复存在了吗?”他坚信自然界的规律应有更基本的解释,而非玻尔所倡导的观测决定现实。
这场争论的焦点,在于量子力学是否否定了现实的本质。爱因斯坦联合罗森和波多尔斯基,试图揭示哥本哈根解释中的漏洞,特别是关于量子纠缠的现象。他们指出,两个量子之间无论相隔多远,都保持着紧密的联系,这种联系看似超光速,违反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量子纠缠如同一对旋转的硬币,即使分开,它们的状态也永远相连。爱因斯坦对此表示质疑,他认为这种联系如同“超距作用”,是哥本哈根解释的缺陷。他相信,无论硬币最终状态如何,它们的状态在测量前早已确定,只是我们未知。
爱因斯坦以手套为例,进一步阐述了他的观点。他认为,就像一副手套中的左右手,虽然在我们打开盒子前无法确定哪只是左或右,但它们的状态从一开始就已确定。我们的观察只是揭示了这一已知的事实,而非创造了它。
这场辩论至今仍在继续,玻尔与爱因斯坦的观点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现实观。玻尔认为,现实是观测的结果,充满了不确定性;而爱因斯坦则坚持现实客观性,认为一切早已注定。两种观点的对立,构成了物理学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