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2023年的“报复性消费”、2024年上半年的修复,今年国庆长假,旅游市场回归常态的特征更为明显,释放全新的消费潜力。文化和旅游部统计数据显示,国庆节假期,国内出游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5.9%,出游花费增长6.3%,出行人次比2019年同期增长7.9%。其中,根据相关监测数据,以疗愈减压为目的的出游占比约25%,“奔县游”“微度假”“疗愈游”“酒店躺游”等具备更强松弛感、度假感的旅行方式受到欢迎。
游客的脚步“慢”了,旅游业也开始找回久违的松弛感。如果说“特种兵式旅游”是后疫情时代年轻游客情感宣泄的外化表现,那么“慢充式旅游”则体现了游客渴望情绪治愈和慢节奏生活的需求。由“快”向“慢”的转变,既体现了后疫情时代游客心理需求的变化,又展现出“全域旅游”时代下城乡文旅的高质量发展。
一 · 国庆新潮流:
从“特种兵式旅游”到“慢充式旅游”
不抢不赶、不计划、不扎堆、不打卡,在这个国庆假期,旅游业开始找回松弛感,一种慢节奏、重情绪的“反向”旅游方式成为新潮流。相比于“特种兵式旅游”,这种烟火气和松弛感拉满的“慢充式旅游”受到了游客的青睐。
用一场Citywalk慢慢勾勒城市的自然人文地图,在逛菜场、赶大集中深入捕捉市井风光和烟火味儿……小红书平台关于躺平旅游的热门话题“城市中的烟火气”“国庆我要慢慢玩”“找个小城慢慢逛”引起热议,侧面体现了游客放弃特种兵,选择用慢生活方式打开旅游的体现。
小红书国庆数据分析
从目的地来看,北京、上海、成都、广州、杭州、南京、重庆、西安、深圳和武汉等一线城市依然是热门的10大目的地。其中,TOP100热门目的地中,黄山、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大同、临沂、张家界、开封、上饶、银川、沈阳和呼和浩特成为增速最快的10大目的地。与此同时,一大批年轻人爱上“奔县游”,带动县域旅游日均订单同比增长40%,增速最高的前10个县域目的地为临汾隰县、运城芮城、银川贺兰、延安宜川、商洛商南、朔州应县、牡丹江宁安、毕节织金、德州齐河、韶关仁化,同比增速均超过4倍。
慢充式旅游
二 · “慢充式旅游”出圈的因素
(一)游客需求侧:
消费需求变化,追求高性价比的深度体验
从争分夺秒、马不停蹄的“特种兵式旅游”,到休闲自在、轻松疗愈的“慢充式旅游”,我们看到游客身上松弛感的回归,以及旅行心态的变化。疫情结束初期,游客积压许久的出行需求亟需释放,催生了高强度、短时高效的“特种兵式旅游”。如今,经过了2023年的“报复性消费”、2024年上半年的修复,当下旅游市场回归常态的特征更为明显。
携程研究院行业分析师王亚磊说,消费者不断成长,从追求“打卡”到注重体验;从单一产品到多元玩法,旅游更多回归生活本质。在人们消费日趋理性的背景下,相比于以往追求的走马观花式的网红打卡行程,当下不少游客不再追求景点打卡的数量,而转向注重旅行的愉悦感和品质,沉浸式感知城市的风土人情、文化内涵和生活方式,例如打卡深藏于市井的宝藏小店,与当地居民深入交往。这种“像当地人一样去生活”的旅行形式,也延长了游客在目的地的停留时间,推动旅行的高品质升级。
(二)行业供给侧:
硬基建+软服务,便捷服务助推随性出游
“慢充式旅游”也得益于机票预定与酒店服务等供应链的全面复苏,2024年上半年,中国酒店业保持稳健增长态势,新开业酒店超2.3万家,新增房间规模100万间,有效缓解了出行压力。出于机酒供应足、价格稳以及节假日期间价格回落的利好,越来越多旅客开始追求错峰游、捡漏游和临时预订的高性价比出行。
交通基建的完善,也让旅行的距离越来越“短”,城市间“旅游串门”变得越来越频繁。根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的数据,预计到2025年,我国高铁将覆盖98%的城区人口50万以上城市,高铁网络覆盖率将持续提升。高铁基建的升级,以及租车自驾、临时预订、错峰出游等旅游新消费习惯的养成,游客可以随时开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旅行开始“删繁就简”,不再依赖于繁琐复杂的计划与流程,因此助推点燃了游客的出行热情。
森林铁路
三 · “慢充式旅游”的多元表现形式
县域旅游的火热并非是这个国庆才出现的,自去年始,出游的风便已经吹向了“宝藏小众城市”,旅游下沉化的趋势初露端倪。根据《全国县域旅游发展研究报告2024》,2023年全国1866个县域旅游总收入平均值为42.95亿元,接待游客总人数平均值为508.27万人次,分别同比增长41.19%、35.18%。同时,携程旅行发布的《2024国庆假期旅游消费报告》显示,越来越多的年轻游客将目光投向了县城,三线以下城市在假日期间的日均订单量实现了40%的显著增长。
例如“簪花热”带火了泉州这一小城,全国游客慕名而至,身着蟳埔女传统服饰在传统建筑前漫步。县域旅游让小众目的地不再冷门,也用“小而美”的场景优势,满足游客“求新求精”的出游需求。
(二)“微度假”:周边城市的短程“旅行串门”
“微度假”是亲子游、周末游、自驾游时代的产物,指向当下以都市上班族为代表的游客的旅行目的地,开始从“远方”转向“周边”。这对来自大城市的游客更有吸引力,这一类群体日常困于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压力,渴望通过旅行得到身心的释放。对这类群体而言,比起远程旅行的不可控性,“微度假”可以帮助他们合理规划时间与旅程费用,提供去除“班味”的休闲度假活动场所,实现性价比更高的旅行体验。
当前的“微度假”主要表现为城市近郊游或乡村旅游,整合休闲康养、精品购物、主题游乐、旅游度假及科普博览等各类项目。其主要特点为近程、易到、高频,人们通常会利用周末或小长假的时间,以自驾游为主要出行方式,就近前往周边的目的地。“微度假”目的地往往需要满足休闲、住宿、餐饮、服务等基本功能——以特色体验型主题休闲景观为核心吸引物,围绕“住宿+”这一核心,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等一站式配套服务,例如小型生态停车场,文创购物店、特色餐厅等小型公共空间,针对家庭亲子的迷你休闲活动场所,以及休闲农业、生态农业等生态康养空间等,尽可能覆盖游客度假的所有基础需求。
桦甸市森林慢谷
(三)“疗愈游”:都市人群的“诗和远方”
当下,疗愈经济正呈现出高速发展趋势,根据《全球健康研究所报告》的数据显示:全球疗愈经济正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到2025年,疗愈经济的市场规模将达到7万亿美元。而在中国,2022年疗愈市场规模预计为52.6亿元,2025年中国泛心理健康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104.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4.5%。
疗愈旅游主打修复身心的情绪治愈之旅,具有疗愈安抚、创伤干预、关系修复三大核心作用。在选址上,疗愈旅游的目的地多选择山脉、森林、湖泊和海滨等具有身心疗愈作用的自然景观,也包括寺院、古镇、文化遗址等能够带来精神疗愈的文化历史景观。在旅游产品和服务上,疗愈旅游往往包括疗愈性的住宿体验、放松和净化的水疗服务、瑜伽和冥想课程、自然徒步旅行、文化沉浸体验等,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恢复体验。
安徽西递村
(四)“酒店躺游”:
“酒店即目的地”的消费转型
随着游客旅行节奏“慢”下来,其对于住宿的需求也产生了变化——出游一周,窝在酒店里七天,已经成为一种新型度假方式。从“旅游住酒店”变为“去酒店旅游”,这种“酒店即目的地”的消费理念,意味着酒店已经进入场景化运营时代。在这一背景下,酒店只提供住宿功能的局面被打破,开始寻求为游客提供更多个性化体验和一站式服务,以“住”作为元素深挖内容、深耕服务,做出“酒店+”特色。
进入消费4.0时代,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它改变了传统的消费习惯,带来了更加便捷、个性化的消费体验。“慢充式旅游”的出圈,并不意味着“特种兵式旅游”完全被取代。消费4.0时代的旅游市场会更加多元化,以迎合不同群体的旅游需求和偏好,也许会有更多人开始追逐轻松闲适、度假感十足的“慢充式旅游”,但仍然会有人向往冒险刺激、省钱高效的“特种兵式旅游”。
这种“快”与“慢”并存的文旅消费转向,提醒我们要善于挖掘新文旅现象背后的情绪价值和消费需求转向,读懂当今年轻消费主力的心理需求,通过优质文旅供给引起情绪共鸣。当下,情绪营销已经逐渐成为新的风口,只有瞄准游客的情绪体验,才能在文旅高速转型阶段脱颖而出,以迎接“全域旅游”时代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