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关“五年后地球一分钟可能仅含59秒”的言论在科学界引发了广泛讨论。尽管这一观点存在一定的科学依据,但仍伴随着诸多不确定性。
从科学角度来看,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是这一现象的主要背景。几个世纪以来,地球自转速度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受到多种地球物理过程的影响,如海水与海底摩擦、冰期后回弹及地球内部活动。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地球自转周期逐渐变长,每个世纪大约增加1.8毫秒。全球变暖导致的冰盖融化也改变了地球质量分布,进一步减缓了自转速度。
然而,时间计量系统的调整需求同样不容忽视。协调世界时(UTC)系统需兼顾地球自转与原子振荡周期,当两者差异达到0.9秒时,便需进行闰秒调整。历史上均为正闰秒,但未来可能出现负闰秒。
尽管存在这些科学依据,但预测地球自转速度变化仍面临诸多挑战。模型预测受限于地球系统的复杂性,如内部活动、板块运动等难以精确预测。同时,全球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也增加了预测难度,如太阳活动、大气环流等因素可能对地球自转速度产生意外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