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运集团终于承认了破产重整的事实,这份简短的重整声明揭示了其当前的困境。这家山西知名企业,曾以1500余项核心技术专利和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辉煌业绩闻名,如今却面临流动资金周转困难。
大运集团表示,正在与多家投资机构商洽战略合作,推动有序重整,试图提振市场信心。然而,早在一个多月前,大运汽车破产的传闻就在网络上流传开来,远航汽车内部员工纷纷寻找新工作,部分员工被强制休假,未获工资补偿。
作为大运集团的核心业务,大运汽车覆盖了新能源乘用车、商用车等多个领域。此次重整主要涉及新能源汽车业务板块,包括大运新能源汽车和远航汽车,而重卡等商用车板块则不在重整范围内。
大运集团的创始人远勤山,从摩托车业务起步,逐步扩展到卡车和新能源汽车领域。然而,与摩托车和卡车的辉煌历史相比,新能源汽车之路显得并不平坦。2022年,远航汽车推出高端智能电动车品牌,但市场反应平平。
远航汽车采用“拿来主义”造车,通过与华为、阿里巴巴等供应商合作,快速推出车型。然而,新车销量低迷,零售量与终端销量差距悬殊,显示出市场接受度不高。记者走访上海、杭州等地直营门店发现,门店内顾客稀少,销量不佳。
远航汽车的销售经理坦言,大型车在一线城市并不受欢迎,而远航汽车缺乏特色,被市场认为是“组装车”。为了提振销量,远航曾推出低价车型,但销量提升有限,且导致亏损。
不仅如此,远航汽车的销售模式也在调整,直营门店数量正在快速减少。集团内部调整了营销政策,一线城市直营门店将陆续关闭,转而采用经销商模式。然而,经销商数量有限,加盟条件苛刻,市场渠道面临困境。
远航汽车的全面“水土不服”,从产品到渠道再到营销,都显示出其商用车思维与市场的不适配。大运汽车需要一场深刻的自我反思,以应对当前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