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明星企业家的声音频频被AI技术滥用,引发了广泛关注。胖东来商贸集团发表声明,严厉谴责未经授权利用AI技术生成其创始人于东来声音的行为,并表示将采取法律手段追究责任。类似事件也发生在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身上,他对此表示困扰并呼吁网友停止此类行为。
在短视频平台上,关于AI制作音频、视频的教程和软件泛滥成灾。通过这些软件,用户可以轻松克隆声音或生成逼真视频,甚至改变视频中人物的口型。这种技术的滥用不仅侵犯了他人的肖像权和名誉权,也对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我国相关部门正在逐步完善政策法规。今年4月,北京互联网法院宣判了全国首例“AI声音侵权案”,认定被告方构成侵权并赔偿损失。《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等法规也相继出台,对生成式内容进行了明确规定。
抖音等平台也积极响应,对AI生成的短视频进行显著标识,并禁止发布侵权内容。网络平台在接到权利人投诉后,应及时采取措施制止侵权,否则将承担连带责任。
专家表示,对于此类侵权行为,执法部门可依法惩处,涉案当事人也可通过民事诉讼或举报投诉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平台也应加强技术监测和处置,避免视频传播范围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