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脉冲星研究领域,“中国天眼”再次展示了其卓越的探测能力。截至2024年11月,该望远镜已发现超过1000颗脉冲星,这一数量超越了同期全球其他望远镜的总和。这一成就不仅丰富了脉冲星的种类和数量,也为理解脉冲星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了宝贵的数据。
“中国天眼”自开放运行以来,在多个天文领域取得了原创性成果。特别是在脉冲星领域,该望远镜发现了最短轨道脉冲星双星,并捕捉到了纳赫兹引力波信号的初步证据,为国际天文学界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近日的一次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对“中国天眼”的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
研讨会上,多个研究团队分享了基于“中国天眼”数据的研究成果。其中,王绶琯巡天突击队通过对银河系盘区的巡天,发现了大量脉冲星,包括毫秒脉冲星和双星系统。这些发现为理解双星演化途径和监测引力波提供了关键数据。
清华大学/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李菂的团队则利用“中国天眼”实现了多科学目标同时巡天观测,系统性发现了208颗脉冲星,其中包括毫秒脉冲星、蜘蛛脉冲星等。
北京大学/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李柯伽的团队则专注于毫秒脉冲星的精密测时研究,通过对56颗毫秒脉冲星的偏振特性普查,得出了几乎所有毫秒脉冲星都具有全向辐射的特点。
新疆天文台研究员王娜的团队在脉冲星辐射物理、形成与演化等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他们利用“中国天眼”的数据,探究了脉冲星辐射演化规律,并测量了蜘蛛脉冲星伴星的磁场。
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潘之辰负责的“中国天眼”球状星团脉冲星巡天项目也取得了显著成果。自2017年10月起,该项目已发现近60颗脉冲星,涵盖了多种特殊类型的脉冲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