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璟璟
合肥马拉松组委会怒发公告指责“私兔”扰乱赛事秩序,昆明半马一名配速员因替跑被禁赛,石家庄鹿泉半马的“关门兔”因超时完赛被关门……这段时间,中国路跑圈关于“流氓兔”的各种风波甚嚣尘上。“流氓兔”的各种争议,始于中国路跑的井喷,然而路跑赛事逐渐成熟,“流氓兔”却并未在赛道上消失,反而更加扎眼。(澎湃新闻)
“流氓兔”作为一个戏谑的说法,其实还是有些相对明确的定义。马拉松赛道上的“兔子”,是配速员、定速员或者领跑员的别称。为了帮助大众跑者更直观地了解自身速度或是找到可以参照的稳定配速,赛事组委会通常会安排经过培训的资深跑者成为兔子。在这个群体中,那些不能够按照规定时间完赛抑或是配速忽快忽慢的兔子,则被跑友戏称为“流氓兔”。“流氓兔”不仅可能影响选手成绩,还会直接损害赛事形象,故而越发有被人人喊打之势。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近年来各类马拉松赛事井喷,于是也就出现了“跑马太多,兔子不够用”的情况。诚如业内人士所言,大众路跑赛季赛事越来越多,国内“核心兔子”也就只有几十人,难免导致“流氓兔”滥竽充数。现实中,很多赛事其实并没有严格的官方配速员遴选和培训机制,其所谓“兔子”在很大程度上是装饰意义的,也即为了凸显赛事专业性、吸引参赛者,而招揽“兔子”来装点门面。
就赛事推广而言,除了邀请知名选手站台,官方“配速员”也越发成为一个宣传点。而事与愿违的是,很多马拉松赛事甚至是知名赛事中,“兔子”却每每翻车,乃至成为办赛的大败笔。大众跑马,很多都属于玩票性质,休闲跑、佛系跑的不在少数,对于绝大多数参与者而言,配速员的影响微乎其微。或许,也恰是基于这一原因,不少赛事主办方,对“配速员”实质上也只是口头重视而已。
时下,很多赛事都将“配速员”相关的事项外包,将官方兔子的招募交给合作品牌或者装备赞助商。而很多合作品牌和装备赞助商,招募兔子时也未必就是按照成绩、竞争选拔,而是经常将之包装成为“圈子活动”“社群营销”的一环。将“兔子”名额作为荣誉、福利和奖励授予特定对象的,屡见不鲜……有赛事用“兔子”来自我包装,有跑者把成为兔子作为炫耀资本。被附着了太多其他因素的兔子,走偏并不令人意外。治理“流氓兔”,终究还是要回到涵养成熟的办赛心态和跑马文化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