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从三星堆到古蜀道 文化遗产如何实现系统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融合共生

   时间:2024-10-30 23:01:58 来源:封面新闻作者:胡颖编辑:瑞雪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记者 李雨心 摄影报道

这里有20多万年前人类活动的皮洛遗址、7000多年前文化发祥的营盘山遗址、3000至4000多年前代表中国青铜文明鼎盛时期面貌的三星堆-金沙遗址,李白、苏轼等历史名人灿若星辰……漫步巴蜀大地,星罗棋布的文化遗产总能吸引人们的目光。

10月30日,2024中华文化天府论坛在成都天府国际会议中心正式启幕。围绕“保护文化遗产 赓续历史文脉”这一主题,来自国内外重要文化组织机构、知名专家学者齐聚,就文化遗产系统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文化遗产与人类文明多样性等主题进行交流。

当天下午,以“融合共生:文化遗产系统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平行论坛举行,围绕“文化遗产保护与价值研究”“文化遗产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文化遗产保护与活态利用”“文化遗产保护与城乡建设”话题,论坛开启了四场圆桌对话。从以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为代表的古蜀文明,再到“一条大道观天下”的古蜀道……论坛中,专家学者们从蜀地极具特色的文化遗产切入,谈到了自己在这一领域的思考。

三星堆博物馆展出的青铜人头像图据三星堆博物馆

漫谈巴蜀文化的发展脉络

“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四川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巴蜀大地上陈列的6.5万余处不可移动文物、77万余件可移动文物,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演进发展、不同文明的交流共生。在论坛现场,不少嘉宾都谈到了在研究中所得出的对于巴蜀文化的思考。

“我主要想谈对巴蜀文化重要性的几点认识。”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伏俊琏说道。在他看来,巴蜀文化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长江文化和黄河文化两大文化之间的连接点和‘榫卯’,巴蜀地区是中国历史长河中具有稳固全国作用的一块‘磐石’。”

同时,伏俊琏也指出,以成都为中心的南方丝绸之路,为古代中华大地多族群、多区域、多元文明的形成、多民族统一国家的产生及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蜀道作为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大一统结构性联系,维护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团结。这种文化的深刻影响,对于整个中华民族统一的历史意义不可估量。”

“提起四川,大家都会想到《蜀道难》,但是从考古呈现出来的证据告诉我们,并不是‘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徐良高,从商周时期巴蜀与中原的文化交流与互动的角度切入,谈到了在考古方面的发现。他表示,近百年的中国考古发现为人们呈现了巴蜀文化与中原商周文化的密切交流互动的明确证据。

论坛现场

三星堆、古蜀道……

大咖齐聚为四川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建言献策

巴蜀大地上,数不胜数的文化遗产灿若星辰,而提起其中的璀璨明珠,自然绕不开三星堆、金沙遗址,以及在当下研究正热的古蜀道。论坛中,专家学者以这些四川极具特色的文化遗产为例,谈到了古蜀文明、古蜀道在研究阐释、保护利用等领域的成果和探讨。

就在今年的2月,备受瞩目的“星耀中国: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在新启用的上海博物馆东馆揭开面纱,拉开该馆“开放三部曲”的序幕。作为国内迄今规模最大、门类和体系最全的古蜀文明展,展览的观展人次突破了100万。现场,上海博物馆青铜器研究部副主任王樾就提到了这场展览。

“社会上对三星堆的认识常有一些神秘化的走向,在我们看来不见得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正向的作用。所以在策划展览的时候,我们希望可以给三星堆文化‘祛魅’,把一些神秘的东西尽量剥除。”王樾表示,展览不仅展示了三星堆和金沙遗址的考古发现,还揭示了古蜀文明在中华文明中的独特地位。这种科学普及有助于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的理解和认知,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持续发展。

再将目光投到有着数千年文化历史的蜀道上,西华师范大学教授金生杨提到了《蜀道行纪类编》。他谈到《蜀道行纪类编》,丰富多彩,是统合蜀道资源、集中呈现蜀道全貌的蜀道文献,对认识研究和保护、开发利用蜀道线性遗产,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

论坛现场

而在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李勇先看来,蜀道的开通历史悠久,蜀道跨越西南与西北,将南北两个天府之国、南北两大文明即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紧密地连接了起来,蜀道还通过川江水道将长江上游与长江中下游地区有机地连接了起来。

“我们进一步来讲如何保护蜀道,我想首先应该摸清家底,建立档案。”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马强这样说道。现场,他讲到应将数字化的全息三维技术运用到蜀道资料库的建立中。“希望在上万年后,我们的子孙还能看到蜀道之上翠云廊古柏如画的盛况。”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