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融资千万的AI写作初创散了,同一赛道,日本跑出500万月活产品

   时间:2024-10-30 20:03:50 来源:钛媒体APP作者:杨凌霄编辑:瑞雪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文 | 白鲸出海

最近一段时间,国内 AI 圈最热门的讨论之一莫过于“AI 写作创企波形智能被收购,创始人携核心团队成员入职 OPPO”的新闻。

彼时波形智能被视作“有人才、有融资、有营收”的明星企业,其自研了 AI 写作大模型 Weaver,也有看似已经找到了 PMF、拥有 30 万用户的 ToC 产品“蛙蛙写作”,正是因为一切看起来欣欣向荣,当被收购的消息传出,更多从业者才会倍感错愕。一方面大家再度感慨 AI 商业化的困境,另一方面,写作这一 AI 落地场景也面临更大争议,尤其是创作小说、网文这一类没有固定格式、表述/风格开放性极大的文本,AI 的能力貌似还远不能及。

‍所以当我们看到 a16z 第三期全球 AI 产品 Top100 榜单,出现一款名为「AI Novelist」的 AI 写作产品时会格外好奇。观察一圈之后,我们的结论是,AI 写作在日本找到了一波写作者之外的用户,而日本人也把 AI 小说玩出了另一种味道。

「AI Novelist」是一款面向小说写作场景的 AI 产品,similarweb 数据显示,8 月「AI Novelist」的网站访问量超过 500 万次,并且日本用户支撑起了这款产品的大多数访问量,有 98% 的访客都来自日本。我们曾在此前文章中探讨过多款AI 写作产品(参阅《》),涉及到的 QuillBot、HIX.AI 等产品纷纷指向了论文、职场等实用写作场景,「AI Novelist」的功能侧重和地域偏好都让这款产品显得非同寻常。

单月人均上线 21 次,9 成流量来自移动端

AI 小说并不是一个新赛道,去年 9 月 a16z 发布首期全球 AI 产品 Top100 榜单时就有两款产品上榜。彼时,「AI Novelist」(也就是最早一期榜单中的「AI-Novel」,后更名为「AI Novelist」)一度来到 Web 端 AI 产品流量 Top16,另一款同类产品「NovelAI」则位列 Top49。然而时移事易,在 AI 图像、AI Bot 等品类流量激增、产品快速发育的这一年,AI 小说品类的表现就要黯淡得多,「NovelAI」直接掉出榜单,而「AI Novelist」算是品类排头兵,虽然只做日本市场,但还是保住了 Top 50 的排位。

「AI Novelist」和「NovelAI」官网流量数据,日本市场存在感都很强|图源:Similarweb

Novelists 来自桌面和移动端的流量分布情况|图源:similiarweb

打开官网,满满的日系二次元气息扑面而来。与此同时,在核心的产品力上「AI Novelist」并不低调,它将自己称为 “最大的公开日语 AI”。据悉,它的 AI 最早是基于 EleutherAI 的「Mesh Transformer JAX」框架,并与 Google TRC 合作开发,并且使用了据说是史上最大的日语语料库(总量超过 2TB)进行训练,去强化日语写作的能力,目前拥有 5 款适用于不同日语写作场景的大模型。

「AI Novelist」网站主页显眼的二次元贴图

在核心的 AI 小说写作功能中,基础模式非常简洁,用户只需要在文本框中输入内容,选择默认、台词优先和叙述优先中的任意一种模式即可以开始创作。「AI Novelist」同时也支持进阶玩家的复杂设置需求,包括从 7 种文章风格中进行选择(它们对于创造力、逻辑性、发散程度有不同侧重);设置角色、记忆、脚注(确定故事走向)及对它们进行优先度排序;控制 AI 随机度、词汇范围、重复惩罚(避免生成句子与现有句子具有相同表达)等具体参数,甚至是上传文本训练自己的 Mod 等,以上设置借鉴了「NovelAI」设计,可玩度比较强。

核心写作功能的输入、输出面板

格外值得一提的还有「AI Novelist」基于 AI 文本能力开发的 AI 聊天、互动游戏以及其他玩法,而这很有可能是「AI Novelist」移动端用户占比格外突出的关键。

「AI Novelist」网站提供的功能选项

AI 聊天成“人气王”,率先突破男性向二创用户?

从「AI Novelist」的官网索引中,笔者找到一个名为「AI Novelist提示词共享」(AIのべりすと プロンプト共有)的粉丝自建站,因为官网并未开发论坛功能,官方发布的点击即玩的用例非常有限,这让上述网站的存在显得很有必要。而让人颇感意外的是,平台上人气最高的几乎都是清一色的 AI 聊天或者模拟器的提示词。

「AI Novelist 提示词共享」网站的热门提示词列表

这个网站上的每一个“提示词”其实都是包含了上文提及的进阶参数调整与常规文本提示词的组合,用户同样是点击即玩。可以看到,目前的人气提示词很多集中在对基础体验的优化或者是新玩法的开发,虽然不涉及具体内容,用户还需要自行编辑,但是导入量惊人。甚至一些提示词已经得到了官方认可,三人对话模式、繁殖模拟器等也是直接发布在了「AI Novelist」官网中。

繁殖模拟器,导入提示和开始游戏

至于为什么要在 AI 小说网站上玩 AI 聊天,「AI Novelist」在日语模型上的优势大概是关键答案之一。即使抛开模型能力不谈,对多数人来说“用 AI 写本小说”的门槛还是比聊天高一些,而从「AI Novelist 提示词共享」投稿数量最多的提示词来看,AI 小说在日本率先突破的可能是一波男性向作品的二创用户。二创(出现 123 次)、佣兵(出现 97 次)、跨作品(出现 85 次)、生成器(出现 60 次)等标签的出现频率都很高。

「AI Novelist提示词共享」网站的热门投稿标签统计

海外二创生态繁荣似乎无需多言,目前全球最大的同人文网站 AO3 月访问量超过 2.5 亿,超过了 Wattpad、起点等知名网文平台,日本也有提供类似功能的 pixiv,网站月访问量甚至直逼 4 亿,仅略逊于 Google 在日本的访问量;与此同时,区别于商业意味更浓的网文写作,同人二创作者普遍更重视创作过程的乐趣和感受,这也导致了 AI 生成的不确定性反而有机会成为加分项。「AI Novelist」也开放了相当的调整权限给到创作者,丰富到用户自发建立了一个非官方的 wiki 来解释各种控制项。

「AI Novelist」用户自发建立的非官方 wiki

目前的「AI Novelist」更像一个纯工具,而不是社区,官网内不提供任何诸如作品浏览、用户之间交互的功能,内容消费、论坛讨论(如上文提及的「AI Novelist 提示词共享」)等等都在站外由用户自行组织。而这种功能上的“克制”,其实与「AI Novelist」的诞生背景有很大关系。

前音游开发者,一人打造“最强日语AI”

「AI Novelist」由一位名为 Sta(すた)的日本游戏开发者独立打造,前期核心的开发和运营工作都只由 Sta 一人完成。即使到今天开发团队规模应该都不大,客观来说,是人力的限制导致了「AI Novelist」在功能开发上的克制。

开发者 Sta

官网的致谢名单中,出现的实名开发者一共就两位Ben Wang和 Stella Biderman

Sta 似乎格外钟情于这种单打独斗的创造模式。此前他的开发经验集中在游戏领域,最为知名的作品是一款叫做「Tone Sphere」的付费音游产品,Sta 同样一手包揽了策划、编程、美术、音乐制作在内的所有工作,截止到 2021 年,「Tone Sphere」的累计下载量已经达到了 120 万次,预计已经给 Sta 带来了千万人民币级别的营收。而如今我们看到的「AI Novelist」,其实并不在 Sta 的计划中,起初,他只是想为新游戏「Starbirth」配置一个可以和玩家交流的聊天机器人。

「Tone Sphere」应用商店海报,「AI Novelist」中的贴图、插画的灵感也来自于这款游戏的角色

“在英语圈的 AI 小说中,有类似「AI Dungeon」和「NovelAI」这样的参照,我们在功能上参考了这些产品。但是日语比英语更复杂,我很担心「AI Novelist」能否像英语产品一样正常运作,但是实际尝试之后,我发现它的质量很高,丝毫没有逊色。”这是 Sta 在 2021 年底的一次对外交流中的表态,当时的 Sta 大概率想不到,几年后「AI Novelist」仅凭借占领一个市场就做到青出于蓝,将两位前辈甩到身后。

平心而论,「AI Novelist」的各个模型参数不算特别突出,日本用户对 AI 输出水平的评价也不是都一片叫好,语无伦次、内容垃圾、自动输出 nsfw 内容等问题也依然存在。但「AI Novelist」可能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文化土壤——日本。举例来说,在日本有一个名为 “AI 拓也”的抽象文化 IP,指的是在日本知名弹幕网站 Nico Nico 上用户围绕人物“拓也”制作的各种 AI 视频的总称。“AI 拓也”中相当经典的一个视频形式是,用户想出一个“拓也”为主要人物的故事开头,再让「AI Novelist」续写。在写作过程中,以上被视作 AI 写作缺陷的语无伦次等问题,在围绕“AI 拓也”的写作中却成为了为节目效果加分的元素,日本网友生动演绎了什么叫做“越抽象,越兴奋”。这样的视频在 Nico Nico 上有 3000 多个,一度成为平台大热门,其实很难想象在另外一个市场直接复刻成立。

Nico Nico 上“AI 拓也”的热门视频

用户批评“AI 拓也”

写在最后

和「AI Novelist」情况类似,在 AI 小说创作上逐渐跑偏的还有「NovelAI」,后者身上显眼的标签已悄然变成了一款可以批量生成 NFSW 图片的产品,甚至是在官网首页的介绍中,AI 生图的功能介绍也提至了 AI 小说之前。再看国内,一年前阅文大张旗鼓推出的妙笔大模型,也没了声音,AI 与小说,这个看似绝佳的组合,并不得人心。这背后有内容版权、商业利益的划分不清。

但在专业或者半专业作者之外,更偏向于 C 端的二创用户,却将其玩出了另一种味道。

「NovelAI」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