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OPPO首席产品官刘作虎:OPPO致力于降低人像摄影的专业门槛

   时间:2024-10-25 13:00:52 来源:封面新闻作者:胡颖编辑:瑞雪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影像一直是智能手机竞争最激烈的赛道。2024年10月随着高通芯片的发布,各手机品牌新品也先后扎堆上市,这些新品无一例外均在AI和影像功能上大做文章。

2024年10月24日,OPPO年度影像旗舰Find X8在成都发布。新品集齐了OPPO六大黑科技:超光影影像、OPPO AI、天穹架构、潮汐引擎、山海通信、冰川电池。

对此,OPPO首席产品官刘作虎表示:“通过全新的Find X8系列,我们致力于降低人像摄影的专业门槛,让每一位普通用户,只需抬手按快门,就能轻松定格瞬间、记录情绪,拍出充满氛围感的环境人像。”

抬手就出片,抓拍氛围感

轻薄直屏设计成为今年手机新品外观的主流。OPPO Find X8系列首次将超轻薄直屏设计带入影像旗舰。其中,Find X8薄至7.85mm,仅193g。而6.78”大屏的Find X8 Pro采用等深四微曲的设计,配合薄至 8.24mm 、仅215g。

而全新的无影抓拍,则彻底改变抓拍的方式。用户按下快门,Find X8系列就会自动抓拍,无需再手动切换模式,看到就能拍得到。Find X8 Pro还可以通过全新的“抓拍快启键”,在任意界面实现快至0.4s相机启动,抬手即拍。刘作虎在介绍这个功能时强调:“相比传统抓拍,无影抓拍更能兼具高速快门与高清画质,即使连续快速抓拍也能够让每一张照片都清晰,轻松地捕捉到更有氛围感的照片。”无影抓拍还可结合ProXDR、专业哈苏人像,以及超清实况照片使用,大幅拓展了抓拍的使用方式。

OPPO新晋代言人李现也空降发布会现场,以摄影师小李的身份分享了自己使用Find X8拍照的感受。他表示:“Find X8的无影抓拍真的让我抬手就能拍,出片,也真的变成了一件小事。不只是拍得到,Find X8还能拍出氛围感。”

Find X8系列还为专业哈苏人像带来三套胶片风格——NC、CC、NH,以及全新的柔光人像效果,拍人像更出片。AI千里长焦,全焦段杜比世界HDR视频拍摄等功能也非常实用。

一键问屏 让AI交互更简单

如今,手机用户对AI助手的依赖性正变得越来越强,而如何让AI更易用也成为各手机品牌花大力气去解决的首要问题。

AI助手不仅要能主动理解人的意图,还能以最简单的方式跟人交流,让老人和小孩都能轻松使用。而OPPO率先给出了答案。

只需一键,OPPO AI便可被唤醒,并基于当前手机屏幕信息进行智能交互,不仅能与用户开展连续多轮对话,还能跨应用无缝操作,为你提供识物、问答、导航、等服务,还可以用AI去放光、AI去拖影、AI超清像素拯救废片;AI帮写能识别图片并生成文案,还能排版润色文字。AI 办公助手提供语音摘要、文档摘要及格式转换等服务。当然,OPPO也考虑到了用户隐私的保护,芯片级AI私密计算云,确保用户云上数据的绝对安全。对此,OPPO相关负责人强调:“包括 OPPO 在内的任何一方,都无法获取用户的数据。”

潮汐引擎x天玑9400强势霸榜

基于OPPO与MediaTek的深度联合开发,Find X8系列首次在安卓手机上实现了CPU高速缓存与系统级缓存的动态分配,这一创新方案带来了更高的能效表现。在多家第三方媒体机构的测试中,Find X8系列凭借这一卓越的性能能效组合,在主流大型游戏测试中荣获平均帧率第一的佳绩。

对此,联发科技集团高级副总裁徐敬全表示:“去年,OPPO潮汐引擎与天玑9300带来了‘持久硬核’的非凡表现,在今年,双方团队更深入探索芯片底层,使OPPO全新一代潮汐引擎可访问天玑9400的更多资源,实现了更精细的性能调度,让Find X8系列的性能得到前所未有的释放。”

比亚迪达成战略合作

打造开放创新共享的车机互融生态

本周,OPPO宣布与比亚迪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推进手机与汽车的互联互通,这也标志着两大行业巨头在技术创新和产业融合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为手机与汽车的深度融合探索新的可能。而首个落地产品“手车互联”将通过OTA在腾势Z9G和 OPPO Find X8系列上搭载落地,支持融合桌面、车管家、离车安全提醒、车钥匙等互联功能。

截至目前,OPPO已携手超过100家合作伙伴共同打造智慧出行体验。而早在2020 年,OPPO 就发起并联合小米、vivo、高通、上汽等品牌,创立了 ICCOA智慧车联开放联盟。

此次发布会,OPPO还推出了旗下首款Pro级平板OPPO Pad 3 Pro、旗舰耳机OPPO Enco X3、全智能手表OPPO Watch X,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旗舰全家桶体验。

记者 且菲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