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斯拉近期的Robotaxi Day上,尽管只展示了三款车型并未透露太多细节,但市场对自动驾驶的热情依旧高涨。然而,发布会后特斯拉市值的大幅下滑,反映出投资者对马斯克承诺兑现能力的质疑。
自动驾驶领域并非一帆风顺。自2019年以来,尽管业界期待Robotaxi能带来变革,但实际进展缓慢。如今,随着技术、政策、成本等多方面的逐步成熟,Robotaxi的大规模商业化落地似乎正在加速。
根据东吴证券的预测,到2026年,国内Robotaxi的保有量有望提升至10万辆,日均订单也将显著增加。这一前景吸引了众多玩家,包括特斯拉、萝卜快跑、Cruise等,纷纷加速布局。
自动驾驶的初期发展充满了波动。从2016年的资本热潮,到2018年后的逐步回调,行业经历了从理想到现实的转变。许多公司开始从单一的Robotaxi模式转向更多元化的商业化路径。
在全球范围内,Waymo和Cruise是率先宣布实现无人驾驶出租车商业化的公司,但初期的“无人驾驶”仍需安全员陪同。技术之外,政策、成本、市场接受度等因素也是Robotaxi落地的重要考量。
在中国,随着政策逐步开放,自动驾驶公司开始从技术验证转向商业模式验证。百度、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公司都在积极探索Robotaxi的商业化运营。
百度在自动驾驶领域经历了多次转型,从最初的激进路线到如今的“攀登珠峰,沿途下蛋”策略,既探索L4级别的无人驾驶,也进行技术能力的商业化变现。其萝卜快跑平台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特斯拉在Robotaxi领域的布局与众不同。它计划通过车主将自己的车辆加入车队,以及自己持有的无人出租车,来提供出行服务。这一模式虽然具有创新性,但也面临着市场复杂性的挑战。
随着2026年被视为Robotaxi大规模落地的商业化拐点,竞争将更加激烈。小鹏汽车、曹操出行等公司都宣布了相关的计划和目标,预示着Robotaxi市场的多元化竞争格局即将形成。
在这场角逐中,谁能实现更大的规模、更高的运营效率、更快跑通降本路径,谁将在这场Robotaxi的竞赛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