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支小宝面世,蚂蚁集团内卷下的“鸡肋”产物?

   时间:2024-10-10 19:31:33 来源:ITBEAR作者:朱天宇编辑:瑞雪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21世纪的技术战场上,大模型正引领一场心灵与市场的争夺战,蚂蚁集团亦投身其中。近期,蚂蚁集团旗下的支付宝在外滩大会上推出了AI生活管家App“支小宝”,标志着其正式踏入大模型应用的竞技场。

支小宝App定位为服务型AI产品,基于蚂蚁百灵大模型开发,与支付宝生态紧密相连。其功能主要通过“对话”实现订票、点餐、打车等操作。然而,尽管拥有独特的定位,支小宝App在实际体验中却显得颇为“鸡肋”。

在体验过程中,当用户询问“我要坐地铁”时,支小宝回复称绍兴暂时不支持刷码乘车服务,这与实际情况不符。同样,对于“哪里吃粤菜”的问题,支小宝推荐的餐厅中竟包含非粤菜馆,显示出信息的不准确。

然而,在打车功能上,支小宝的表现相对顺畅,能够提供多个精准目的地选择,并自动进入高德打车流程。但这一功能实际上仍是在调用支付宝生态内的服务,对于用户而言,并未形成足够的差异化优势。

支小宝App的“智能体”功能也显得颇为单薄,目前仅有26个智能体,与同类应用相比数量极少。在内容丰富度和吸引力上,支小宝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支小宝团队坦承,产品在服务串联和服务呈现上仍有诸多细节需要打磨。而抛开支付宝的顶级流量,另起炉灶推出独立App,无疑增加了支小宝的起量难度。在流量越来越贵的当下,支小宝要突破重重障碍,实现用户增长和黏性提升,无疑面临巨大挑战。

更值得关注的是,蚂蚁集团在大模型领域的策略似乎显得有些混乱。从最初的支付宝智能助理到如今的生活管家、金融管家、健康管家三大产品,蚂蚁集团内部的“赛马”机制无疑加剧了资源的浪费和团队的撕裂感。相比之下,支小宝的“鸡肋”形象更加凸显。

对于蚂蚁集团而言,或许更需要的是力出一孔,高度聚焦,先跑出一个成功的应用来,而不是仓促应战,捧出“鸡肋”。在大模型行业的激烈竞争中,清醒、专注、务实才是取胜的关键。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