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网络上涌现出一股利用AI配音技术模仿知名人物声音的风潮,其中,“雷军”的声音成为热门素材。国庆期间,大量以“雷军”口吻评论各种社会现象的短视频在平台上流传,言辞犀利甚至包含脏话,引发网友热议,有人戏称“国庆被雷军骂了7天”。
事实上,这些视频中的声音并非雷军本人,而是AI配音的结果。社交媒体上,利用雷军AI配音的创作层出不穷,抖音话题浏览量过亿,B站相关创作也超过上百条。对此,雷军本人在社交媒体上以三个愤怒的表情符号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记者调查发现,市面上存在大量AI配音小程序,用户可选择特定人物声音并输入文字,即可借用他人声音发表言论。此类程序为避免版权风险,通常不会直接使用人名,而是以代称出现。例如,一款名为“配音兔”的小程序就内置了“雷老板”、“麦克阿瑟”等多种声音,用户可调节语速、语调等细节。此类AI配音程序大多有字数限制,超出需购买VIP,价格在30~60元之间。
除了现成的AI配音程序,用户还可以通过睿声等AI工具自行制作想要的角色配音。目前社交媒体上出现的雷军配音视频大多出自这两种方式。
AI配音技术的发展为创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但同时也引发了关于技术应用边界的讨论。一方面,它让内容创作更加多元化;另一方面,也存在被滥用的风险,可能涉及侵权等问题。
此前,法院已审理过类似的案件。2024年4月23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对全国首例“AI声音侵权案”进行了一审宣判。该案中,配音师殷某发现自己的声音被AI化后,在一款APP上以他人名义对外出售。法院认定,被告方使用原告声音开发AI文本转语音产品未获得合法授权,构成侵权,并判决被告赔偿原告各项损失25万元。
刘诚冬称,这一案例为AI配音的版权问题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指引,说明刻意模仿知名人士的声音用于蹭流量、赚眼球、获得利益的行为,都属于侵权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