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1世纪的智能化工厂中,福特公司当年的梦想几乎成真,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使得生产效率大幅提升。然而,这种对效率的极致追求,正逐渐传导至汽车产业的各个环节,车企们纷纷加速冲刺,以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近期,奇瑞汽车因一系列激进的动员标语而备受关注,如“奋战四季度,大干100天”等,这些标语凸显了车企面临的重重压力。与两个月前曝光的“345”工作模式相呼应,这些举措无疑触及了打工人的敏感神经。
事实上,这种奋斗口号以往多见于土木工程类企业,而如今新能源车企也加入了这一行列。宁德时代、长安汽车等均已发起类似的奋斗号召,显示出市场竞争的加剧。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全国狭义乘用车零售量仅同比增长2%,市场增量已见顶,而新能源汽车价格战却愈演愈烈。
车市素有“金九银十”之说,但今年大多数车企的年度销量目标完成率仅三成左右,部分甚至不到两成。尽管奇瑞在海外市场上表现出色,但在国内市场上仍处于追赶行列。为了冲刺销量,长安汽车甚至一口气公布了6款新车上市或亮相的消息,市场竞争之激烈可见一斑。
奇瑞汽车创始人尹同跃曾表示要在新能源行业排名上进入头部位置,但现实却显得残酷。奇瑞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起步并不晚,但至今其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仍不足两成,且苦寻新能源爆款未果。内部研判认为,未来中国汽车市场上可能只剩少数几个品牌,这使得今年的第四季度成为了车企们的救命稻草。
更落后于人的还有奇瑞的上市之路。作为国内汽车巨头中未上市的独苗,奇瑞的IPO计划历经20年波折仍未落地。尽管有传闻称IDG资本正考虑收购奇瑞控股集团的股票,并推动其IPO进程,但上市前的业绩冲刺压力无疑巨大。有员工爆料称,为了满足IPO的合规性要求,奇瑞存在篡改下班打卡记录等行为,加班文化盛行。
奇瑞在新能源上的掉队与上市进程的一再耽搁存在因果关系。回顾历史,奇瑞曾计划募资投入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但因IPO计划两度折戟而未能实现。反观新能源造车新势力如“蔚小理”,则在未盈利之时就获得了资本市场的助力,快速崛起。对于坚持自主研发技术的尹同跃而言,迟到的IPO更是成了不得不发的弦上之箭。
或许是不容有失的IPO之路拉满了压力,奇瑞重拾了简单粗暴的管理方法论。有员工爆料称,内部存在强制加班、末位淘汰等不合理制度,领导对员工进行“督战”。这种内卷式的管理方式并不一定能真正激发团队的积极性,反而可能带来人均产出的下降。
在后工业化时代,服务和创新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然而,奇瑞在员工数量和研发投入上与竞争对手相比仍显不足。即使依靠严抓考勤的方式激发人效,想要缩短与比亚迪等企业的差距也非一日之功。